王坚:实现“东数西算” 需要技术突破
算力被誉为新的生产力,数字时代正在召唤一张高效率的“算力网”。
“东数西算”国家工程已经启动8个多月,致力于将东部密集的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使数据要素跨域流动,从而打通“数”动脉,织就全国算力一张网。根据规划蓝图,这样既缓解了东部能源紧张的问题,也为西部开辟一条发展新路,同时实现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绿色目标。
“东数西算”需要哪些技术突破,如何兼顾算力提升与节能减排,以及加码布局数据中心,怎样避免无序竞争?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在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怎样才算实现了“东数西算”?
王坚:西电东送和东数西算都是我国东西部不平衡的体现,我国西部能源多,东部数据多。邬贺铨院士曾在2022中国算力大会上表示,需要实时性计算的“热数据”主要在东部,西部主要定位在处理一些不需要实时性计算的“冷数据”和一些本地热数据,因此“东数西算”实际上是“东数西存”。
由邬院士的话我们可以思考一个深层次的问题:现在是否能够真正做到“东数西算”?我认为,能源分布是地球46亿年形成的结果,我们无法改变,但数据不一定。要真正做到“东数西算”,需要非常大的技术突破。
目前“东数西算”的逻辑是把东部数据传到西部去算,但由于实时性计算(注:传输过程产生一定程度延迟会影响用户体验)等问题的存在,我们只是把数据存在西部,因为那里成本比较低,但储存的只能是不常用的冷数据。
要真正做到“东数西算”,东部的数据就该出现在西部,传统IT技术可能做不到这一点,需要在技术上有所突破。也就是说,许多东部“热数据”无法搬去西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搬出去的能力。
我认为把云计算做好,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目前,使用云计算技术,在几千公里外也可以进行管理,真正的云计算让东部和西部的差别变得相对不重要。
云计算技术一个很重要的应用就是不受地域限制,可以把延迟控制在一个用户可以接受的范围。举例来说,东部的一个用户在淘宝上买东西,传统来讲数据会记录在东部,但使用飞天平台的云计算系统,服务就可以在西部提供,这样数据才会留在西部,否则“东数西算”就只能是“东数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