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要闻 >

从京东农特产节看新实企业可持续助农的“正确打开方式”

时间:2022-09-23 15:16:01

 

来源:中国网科技

今年9月23日,是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怎样让互联网更好地跟农业结合,更有力地帮助农业增效、农村增色、农民增收,无疑是摆在包括互联网企业在内的社会多方面前的考题。

2022年一号文件就提出,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气候变化挑战突出的情况下,做好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工作;还明确,要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对接关系等。“加强”“加快”“长期稳定”……这些无疑对互联网助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毋庸置疑,这些年来,以电商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在助农上做出了多样的探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组织好产销对接,助力农产品上行,还是延伸产业链条,助益产业链下沉,“电商在助农方面大有可为”已照进现实。手机成了“新农具”、带货变成“新农活”、农民化身“新农人”、田间地头搭起直播间、土特产变为网红尖货……这些场景都印证了电商对三农的数字化改造。

但就目前看,三农数字化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依旧突出,具体来说,产销断链的情况仍然存在,农业产业链的数字化水平仍待提升。鉴于此,电商助农还得对准痛点、靶向发力、持续加码、做细做实。

置于助力实体经济的框架下看,电商助农往纵深处推进的内在要求,就是要“以实助实”——触角伸向田间地头的三农是“实”,电商平台自身的定位也要“实”,也就是要变身为新型实体企业,在数实融合中实实在在地助农益农。

这两年,头部电商平台就在将线上线下打通,将传统农业与新型互联网技术结合,在农产品上行方面,着力解决长期制约农业发展的渠道拓展、物流配送、人力成本等问题;在产业链拓殖层面,积极搭建全新的数字化基础设施。这其中,京东探索出的助农经验就颇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都知道,这几年受疫情影响,在很多地方,农产品滞销现象又出现了反弹,这就需要增强产销对接机制的“反脆弱能力”。这其中,用打通销售通路、盘活潜在需求去带动农产品供需高水平动态平衡,尤为重要。

而就在9月7日,首届“京东农特产购物节”拉开了帷幕,京东联合多地政府部门向消费者发放十亿“助农券”,上线30万款高品质农特好物,覆盖全国2336个农特产地及产业带,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超12万个。对于农产品商家,平台推出了诸如服务费及平台使用费减免、阶梯式质保金、全程1对1专业运营指导等优惠政策,预计全年累计为农特上行企业节省费用超10亿;它还打造多场溯源直播,用镜头带领观众亲临农特产原产地,近距离接触产地好物,激发购买兴致。

用发放“助农券”带动更多消费者参与到助农活动中来,也用大力度扶持举措帮助农产品企业打通C端渠道,这显然有助于促进高质量农产品供给与社会消费升级的正循环。

对定位于新型实体企业的京东来说,其供应链技术优势用在助农上,也契合三农高质量发展之需。就眼下看,扎实的基础设施、高效的数智化社会供应链、创新的技术服务能力,确实是京东助农的重要依托。通过持续推动“链网融合”,向农村和偏远地区投入供应链能力和货网、仓网、云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它切实撬动和释放了许多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活力和居民消费潜力。

以实助实的“助”,不该是应景式的、临时性的,而应是长期性的、战略性的。京东的助农举措,就是落子在战略性承担社会责任的棋局中。在脱贫攻坚时期,于2016年至2020年五年间,京东直接带动超100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并打造了如跑步鸡、游水鸭等一系列绿色农特产项目。在乡村振兴阶段,京东在2020提出了全面“奔富计划”,还提出“三年带动农村一万亿产值成长”的目标,截至今年8月底,该计划已带动农村实现产值超6200亿元。

这无疑是互联网企业可持续助农的“正确打开方式”:只有跳出输血式路径依赖,更多地跟自身的业务特点与能力优势结合,互联网助农才能变得走得更持久。

互联网助农,根本发力点就得是“以实助实”,这包括用销售通路拓宽和物流堵点疏通支撑农产品的稳定上行,也包括用数字化赋能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免不了要做“难而有价值”的事,但再难也得用心去做。唯有如此,才能给三农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更大的力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