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赋能 已有460家“硬科技”企业登陆科创板
9月6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以下简称“会议”)指出,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要把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
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深改有序推进,引导要素资源加速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其中,科创板成为支持“硬科技”的主阵地,持续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赋能。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9月7日,科创板上市公司达460家,IPO累计募资6885.96亿元,总市值达6.03万亿元。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科创板积极支持“硬科技”企业,目前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在某些领域或技术环节已形成自身优势,产业集聚效应和示范引领效益逐步显现。
科创板提供更大舞台
上述会议提出,瞄准事关我国产业、经济和国家安全的若干重点领域及重大任务,明确主攻方向和核心技术突破口,重点研发具有先发优势的关键技术和引领未来发展的基础前沿技术。
“具有先发优势的关键技术和引领未来发展的基础前沿技术,主要是通讯、半导体、工业母机、新能源电池等领域的公司。目前这些领域均有优质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市,也是资本市场高度关注的热门投资领域。”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资本市场需要对这些‘硬科技’企业予以更高的价值认可、更大力度的融资支持和更好的规范引导。”田利辉表示。
科创板已然成为我国“硬科技”企业上市的首选地。460家科创板公司中,归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公司分别有175家、99家和77家,合计351家,占比76.3%。
科创板公司在研发投入方面也毫不吝啬。上交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平均为17%,63家公司研发投入强度在30%以上;合计新增发明专利超4800余项,平均每家公司拥有发明专利数120项。
陈雳表示,近年来,技术国产化以保障供应链安全稳定成为市场共识。科创板设立以来,一大批优秀科技企业通过上市得到资金支持。从科创板企业研发投入占比及人员学历情况来看,科创板公司“硬科技”含量十足。
此外,科创板的创新激励制度也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上交所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共有103家科创板公司发布110单再融资方案,合计拟募资约1879.71亿元;255家科创板公司实施331单股权激励计划,板块覆盖率达56%,涉及员工超六万人;22家科创板公司31批股东完成询价转让,实现风险资本与长期投资者的有序接力。
构建资本市场良性生态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公开资料显示,多家科创板公司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例如,时代电气生产的全系列高可靠性IGBT产品打破了轨道交通和特高压输电核心器件由国外企业垄断的局面,目前正在解决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装备的核心器件自主化问题;全球内存接口芯片龙头澜起科技在DDR5世代继续领跑,是目前全球可提供全套解决方案的两家公司之一,今年5月份在业界率先试产DDR5第二子代RCD芯片;天岳先进自主研发的半绝缘型碳化硅衬底产品,实现了我国核心战略材料的自主可控,同时,公司的6英寸导电型碳化硅衬底正在全球知名电力电子领域客户中进行验证,并开始批量供货。
陈雳表示,近三年通过科创板给予的资金支持,部分产业领域技术突破显著,国产替代进程较为顺畅,“卡脖子”问题得到缓解。但也要客观看待,在部分高精尖领域,特别是半导体制造、半导体设计软件等领域,海外企业积累深厚,仍需给予这些领域的中国企业一些时间去追赶。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资本市场需要建立一个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循环的机制。从前沿技术到运用,再到产业化,最后成长为行业“巨人”,需要形成一个良好的资本市场机制和生态。
谈及资本市场如何更好支持“硬科技”企业,陈雳认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注册制改革,使“硬科技”企业能尽早上市,与时间赛跑赢得机遇;在看待“硬科技”企业时,应适当提高科技属性权重,减少财务收入权重,客观看待科技突破的难度,给予一定耐心。
“我国资本市场需要更好的形成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的市场生态,逐步形成慢牛格局,从而为‘硬科技’企业提供长足稳健发展的市场环境。”田利辉表示,可以在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方面给予“硬科技”企业更多支持,在公司治理、股权激励等方面给予“硬科技”企业更多规范引导,在跨期估值、信用声誉等方面给予“硬科技”企业更多市场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