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组合拳发力稳增长,中国正式打响“经济保卫战”
傅佳莎 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研究员、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副教授
5月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决定实施6方面33项措施,扎实推动稳经济各项措施落地见效,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当前中国经济由于受到超预期因素的冲击,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企业(生产侧)和消费者(需求侧)都面临现实困难。国常会提出的一揽子措施,将有助于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通常,企业会选择在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最终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然而,受疫情扩散和国际局势动荡等超预期因素影响,当前中国一些地区无法正常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导致企业无法按照最优产量进行生产,极大地推高企业短期的生产成本。这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一是产品的需求本身没有出现较大下滑,企业可以待复工复产后加快生产,这时企业面临的困难是短期的。政府通过帮助企业应对短期内可能出现的贷款偿还、员工工资发放等问题,企业基本可以保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实现稳定经营主体稳就业的目标;二是服务行业产品的消费需求大幅下降甚至消失,例如旅游、长途出行、住宿餐饮等。这类产品需求是短期的,甚至在未来一两年内很难恢复正常。在这类行业中,会有较多企业退出市场,因此需要政府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帮助这类企业渡过难关。
一揽子措施从多个维度发力。对于经营活动较好的企业,推动新兴产业、平台企业合法合规上市,支持企业通过市场融资扩大规模,实现最优化生产经营。扩岗补助也有利于激励企业增加就业岗位。通过实施存量和增量全额留抵退税,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赋负担。
对于短期面临亏损,但长期可恢复正常经营的企业,一揽子措施通过缓缴社保、水电气费减免、房租支持等,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避免企业为减少可变成本支出(如工资等)而大量辞退员工,稳定就业。同时,通过延期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还本付息,减少短期内企业的固定成本支出,避免企业因无法负担债务压力而退出市场,稳定经营主体。
而对于旅游、长途出行、住宿餐饮等较长时期内无法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的行业,国家也出台了针对性政策,包括针对航空业的应急贷款和债券发行和交通运输行业的贷款延期和取消不合理收费等。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现有措施还不能解决行业自身造血问题。例如航空业,如果不能增加乘机人次,始终无法解决收入问题。长期来看,乘机需求若不能恢复,航空业的整体规模将会缩减。交通、住宿、餐饮等服务业同样面临类似问题。如果需求不能有效恢复,这类行业将面临严重的失业问题,需要出台更有效的应对措施。
除此之外,一揽子措施还从降低要素成本和投资拉动两个角度发力。一方面增加煤矿产能,开工水电煤等能源项目,增加能源供应,降低作为企业生产要素投入的能源品的价格;另一方面,在国外经济恢复乏力而导致的进出口拉动下滑,以及居民消费不足的情形下,启动投资拉动这驾马车,新开工一批水利、交通、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综合管廊等项目,发行铁路建设债券,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从需求侧来看,大致可分为两类情形:第一类是收入受影响较小的群体,在经济下行时期,尽管居民收入没有减少,但出于对未来经济形势的担心,可能出现预防性储蓄,导致全社会消费不足,这时需要出台稳定预期、鼓励消费的政策,例如一揽子措施里的刺激汽车、住房消费的相关政策;第二类是收入影响较大的群体,如航空、交通、住宿、餐饮等服务业从业人员,其收入可能仅能维持基本生活支出,这就需要扩大社会救助面,加大对这类群体的补贴力度,简化失业保障和临时救助金的领取程序,帮助困难群体渡过难关。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国常会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措施考虑全面,基本涵盖了各类经营主体,激励措施具有针对性。但也需注意到,由于航空、交通、旅游、住宿餐饮等服务业受到较大冲击,依靠目前的政策还不足以帮助这些行业走出困境,实现自身造血,需要另辟蹊径出台支持性政策,鼓励这些行业实现转型升级,开发适应新的生活方式的经营场景和模式,通过创造新行业、新模式、新岗位,解决相关产业从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责任编辑:乐水 安然 张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