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要闻 >

美联储加息恐祸及他国,国际货币体系亟须改革

时间:2022-05-10 09:59:14

 

来源:中国网

徐天启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北京时间5月5日,美联储宣布加息50bp(0.5%),并于6月1日开启缩表。前三个月缩表规模上限为475亿美元,三个月后增加至950亿美元,目前联邦基准利率目标区间为0.75%-1%。除此之外,美联储还表示,将在今后几次会议上都讨论加息50bp的可能性。消息公布后,美国十年国债到期收益率水平变化不大,维持在3.1%左右;尽管美国股市标普500指数、美元指数在消息公布60分钟内分别出现了1%左右的较大波动,但对照历史平均波动率来看,全天波动不算激烈,显示美联储本轮决议总体在市场预期的范围之内。

自2021年6月以来,美国通胀率长期保持在5%以上,2022年3月更是高达8.6%,远高于美联储的目标通胀率2%。与此同时,美国失业率逐渐回到5%以下,加之股票价格、房地产价格上升明显,美联储的确有重新调整货币政策,防止经济进一步走入过热区间的倾向。实际上,早在美联储开始加息以前,代表长端利率水平的美国10年债到期收益率早已从2022年1月份的1.5%上升至4月份的3%附近,由此可见,大多数美国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对于本次加息都有相当的预期,宣布加息后美国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程度也基本上反映了这一点。

尽管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但无需过于担心。讨论美联储加息对中国造成的负面影响,第一是担心资本外流,第二是担心汇率大幅波动影响涉外企业的正常经营。从资本外流角度看,中国目前利率水平适度,权益市场估值水平仍有吸引力。截至5月6日收盘,全部A股加权市盈率(TTM)约为15.13,对比历史数据接近于30分位值;沪深300公司加权市盈率约为11.70,远低于标普500公司加权市盈率约22的水平。从企业实际经营来看,与人民币汇率波动关联最大的,是大量从事外贸活动的中小微制造业企业,人民币一定程度的贬值有助于这些企业的生产经营;涉外大型企业当前经营稳健,并可利用外汇掉期、互换等衍生品工具规避汇率波动,不会因人民币汇率正常波动产生系统性经营风险。

中国已是超大规模的经济体,从2021年中国GDP比例来看,内循环经济占中国经济比例超过81%,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因此,从货币政策实施角度看,中国仍要坚持“以我为主”。考虑到目前中美10年债利差水平,中国短期内不宜再采用大规模调整利率的价格型货币政策,但可适当采取精准的专项数量型货币政策,如中小微企业贷款、高精尖项目贷款、绿色信贷、农户贷款等专项贷款,把钱投到真正能带来实际产出的地方,帮助缓解当前面临的经济压力。

目前中国在社会经济运行中的核心任务,是尽快将新冠肺炎疫情控制住。疫情反复对货物、人员的流动都造成极大阻滞,对服务业更是冲击显著,对经济发展形成负面影响。5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分析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正是对这种潜在风险的及时回应。

本轮美联储加息周期仍在进行中,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会到此为止吗?回顾1970年-2022年50多年间美联储对政策利率的“操作历史”,美联储调整政策利率往往都具有一定连续性,除非突发重大变故,否则不会突然停止。再短暂的加息周期,至少也要持续12个月以上(如1983年5月-1984年8月)。在预期之中的利率变化往往并不可怕,并且联邦基金利率是隔夜利率,而与企业长期经营、居民住房贷款关系更加紧密的长期利率变化会更加平稳。尽管如此,在美联储加息周期中,相关涉外企业,特别是拥有大量外债的企业要重视经营风险,防止、减少利率与汇率波动给企业经营带来不良影响。

美联储周期性的政策调节,再次提醒国际货币体系亟须改革。由于美元在世界货币中的主导地位,美国调整货币政策势必会带来巨大外溢效应。然而,美联储调整货币政策,主要是帮助美国自身应对国内经济、金融风险,往往不考虑其他国家正面临的困境,从而会给这些国家带来负面影响,尤其是那些与美元深度挂钩的国家货币,只能无奈跟随美联储进行政策调整,被动承受风险。当前随着乌克兰危机的不断发酵、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冲击,世界经济增速前景进一步走低,世界银行近期连续下调了对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3.2%,相比2021年6月预期的4.3%大幅倒退。国家地区之间更是分化明显。在美国经济有过热倾向的同时,其他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仍面临着需求不振、复苏疲软的情况。此时无奈跟随美国调整利率政策,对这些国家的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责任编辑:华章 乐水 张艳玲)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