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印关系稳定时机已到?
近年来在中印边境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让两国关系出现了较大起伏。需要看到,虽然中印关系在过去几年中遭遇困难,但尚未在根本上改变两国关系的基本属性,也没有形成持续性下滑的趋势,仍然处于可控制、可逆转的状态之中。当前,改善关系不但是双方共同的迫切需求,客观上也具备了一定的契机。
历史上中印曾长期和平共处。两国虽然没有解决边界争端问题,但在很长时间内也基本实现了边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经贸和国际舞台的合作不断发展。然而,2017年6月18日开始的洞朗对峙事件,揭开了中印关系恶化的序幕。三年后,2020年6月15日的加勒万河谷事件,以及几十年来中印间少有的人员伤亡,把两国关系拖入了近年低谷。不过需要看到,虽然当前两国关系确实处于低点,但改善关系不但是双方共同的迫切需求,客观上也具备了适当的契机。
虽然中印关系在过去几年中起起伏伏,但尚未在根本上改变两国关系的基本属性,也没有形成持续性下滑的趋势,仍然处于可控制、可逆转的状态之中。
首先,两国都在调整自己的对外政策。近年来,印度向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方向靠拢趋势明显,但仍然坚持着独立外交原则,仍然奉行结伴不结盟的对外政策方针,中印双方都没有加入针对对方的同盟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其次,中印关系虽然比较困难,但这种困难并未持续恶化为直接的冲突。洞朗对峙以来,中印关系起伏不定,并一度呈恶化趋势。但两国关系并不是一条持续下降的直线,而是一个相对稳定的U型转弯的底部。经过双方的努力,中印关系虽然没有明显回升,但明显止跌。
再次,中印国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民族主义情绪,但这种情绪并没有左右双方决策层的意志,也没有表现为双方民众和经济界的普遍性行动。在新冠肺炎疫情和中印关系恶化的双重打击下,中印双边贸易反而在2021年创下新高,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达到1256亿美元。印度对华进口达975亿美元,对华出口则为281亿美元,贸易不平衡虽然有所扩大,但印度对华出口也更加强劲。印度大米对华出口迅速上升,在粮价高企的情况下让印度收益颇丰,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中印经贸关系的多样性和互补性。
最后,中印两国仍在很多领域和国际机制中进行密切的合作与交流。中印两国在气候变化议题上,在上合组织、金砖国家会议机制、亚投行、新开发银行等中的合作,仍然在继续。
从本质上看,中印关系的变化是两国应对国际格局变迁的一种反应。国际秩序的振荡,是导致中印关系动荡的主要背景和因素。
从国际格局的角度来看,在多极化趋势明显的大背景下,中印都感觉到战略机会来临。这使得两国任何调整双边关系的意图,都会被更加广泛的视角、以更加深刻的方式进行解读。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印度与美国的关系,印度对印太战略、四国集团的态度,是与边界争端等息息相关的。
对于印度来说,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南亚和北印度洋地区的存在,尤其是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才是印度考虑对华政策时的主要视角。所以在2017年,当印度军队莽撞地进入洞朗地区的时候,一些印度高层把洞朗想象成了两大势力角逐的舞台,不再仅仅是一个边境争端。
从国内因素的角度来看,中印两国都受大国梦想的驱动,都有强烈的国家荣誉感。在这种情况下,两国对外政策也往往会响应国内政治压力,更容易持强硬姿态。但是,这种内部压力虽然强大,并不意味着两国决策层和精英已经在根本上改变了对力量格局和对外政策的判断。
从地缘战略的角度来看,中印之间虽然有战略竞争关系,但其实也有战略相互依赖关系。中印两国在双边和次区域层次虽然有战略竞争关系,有国家利益矛盾,但在更高的地区和国际层面,双方都从对方的崛起中获得了一定的战略收益。
从中国方面来看,印度的崛起有利于打破美国在印度洋的霸权,有利于印度洋战略格局的多元化。从印度方面来看,一个强大且不被美国“待见”的中国,让印度有了重新成为世界政治平衡手的可能性,印度借助于中国的崛起突出了自己的大国地位。
中印两国在冲突领域已经阶段性达到了自己的利益平衡点,也基本认识到对方的力量和自己的力量局限性,双边关系新的稳定时机已经到来。
边界争端虽然仍然是中印间最敏感的问题,但已经不是影响中印关系的最重要因素。2020年的边界摩擦虽然看起来激烈,但事实上双方都强化了对边界地区的实际控制能力,这在客观上使中印之间的实控线更加明确,很多潜在冲突点和摩擦点已经被消除。
加勒万河谷事件以来的数轮军长级对话虽然艰难,但也在很多摩擦点取得明确的成果。谈判难度大,恰好说明双方态度认真,是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进行谈判的,而不是继续把问题留给后人。更重要的是,加勒万河谷事件以后,双方都进一步约束了自己的边防人员,没有再发生类似事件。
中印双方都希望中印关系回到常规形态,但未必是回到过去。事实上,中印两国在边界争端方面已经回到了常规状态,即消极和平状态。这种状态,在未来将很有可能维持下去。但这种常态又与过去有很大不同。在过去,两国边界地区的和平与安宁,是建立在双方对实控线的模糊认识和松散管控基础之上的,这种状态虽然是和平的,但基础薄弱。现在的中印边界状态则更加明确、清晰,新的和平状态将会更加坚实,更可持续。
(本文作者张家栋为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一带一路战略与国际安全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