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协同融合 提升综合运输支撑引领能力
近日,交通运输部印发《综合运输服务“十四五”发展规划》(简称《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做好综合运输服务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规划》的发布,有助于优化运输资源配置、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对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和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强调协同支撑综合运输一体化发展
综合运输服务体系核心是协调各运输方式之间的关系,包含了纵向的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和横向的运输结构优化这两类既相区别又相关联的内容。《规划》在枢纽建设、联程联运和运输结构等多方面部署,加强了各运输方式之间的协同和一体化发展。
硬设施与软连接并重,完善综合枢纽建设。交通枢纽是不同运输方式线路网络的交汇点,是链接各类要素最紧密的纽带。《规划》对多运输方式间的设施连接和系统服务融合提出双重要求。客运枢纽既要加快推动各种交通方式场站集中布局、空间共享、服务协同、立体或同台换乘,也鼓励不同运输方式共建共享售取票、乘降、驻车换乘等设施设备;综合货运枢纽建设既要加强枢纽港站集疏运体系及联运换装设施建设,也要统筹枢纽转运、口岸、保税、冷链物流、邮政快递等功能。
组织创新与政策支持相结合,助力联程联运。联程联运是为旅客与货物在不同运输方式间提供统筹规划和一体化组织的运输服务,是促进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有机结合的重要抓手。《规划》以货物多式联运和旅客联程运输为组织重点,以政策和规范制定为保障,合力推进联程联运发展。货物多式联运提出创新“干线多式联运+区域分拨”发展模式,构建空中、水上、地面与地下融合协同的多式联运网络;旅客联程运输则提出了发展基于智能终端的“一站式”出行服务,加快推行跨运输方式安检双向或单向认可等。同服务功能相匹配,《规划》在制度保障层面明确要求深入推进多式联运和旅客联程运输发展支持政策,加快标准研究和制修订工作,加强不同运输方式设施、设备、信息、服务等标准规范衔接。
充分发挥各运输方式比较优势,加快运输结构优化调整。不同运输方式具有各自的比较优势,综合运输服务体系建设需要通过运输结构的优化调整,形成分工合作和均衡发展的综合运输服务体系。《规划》明确了各运输方式在结构优化调整中的方向与着力点。
其中,道路运输领域,要提高道路货运组织化、集约化程度,充分发挥在枢纽集疏运方面的比较优势;水运领域,倡导大力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江海(河海)直达运输,提高航运枢纽水水中转比例;铁路运输方面,明确要求具备条件的沿海及内河主要港口的重点港区基本接入集疏港铁路,对新建及迁建大宗货物运输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及物流园区则鼓励同步规划建设铁路专用线。
强调服务构建多层级客货运系统
综合运输服务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规划》充分考虑国际与国内、干线与支线、城市与乡村的各种差异化运输需求,结合各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提出构建多层级的客货运服务系统。
客运服务系统体现了对新型城镇化空间的服务支撑。《规划》明确了以加快构建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的“全国123出行交通圈”为目标,从城际客运服务、城乡客运一体化、城市出行服务三个层面,打造以全链条快速化为导向的城乡客运便捷运输服务网。其中,城际客运提出构筑以高铁、航空为主体的大容量、高效率的城际快速客运服务,基本实现城市群内部2小时交通圈。
货运服务系统加强了对流通体系及产业的服务支撑。交通运输是经济运行的流通保证。《规划》以加快建设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的“全球123快货物流圈”为目标,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构建集约高效的货运与物流服务系统和安全畅通的国际物流供应链。其中,城市货运提出完善以综合物流中心、公共配送中心、末端共同配送站为支撑的配送网络,促进城际干线运输和城市末端配送有机衔接。
强调融合注重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新时期我国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正在发生巨大变化,融合互动、互促共进态势明显。《规划》从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交通运输与物流融合、交通运输与产业协同服务等方面指明了综合运输服务的发展方向。
以交旅融合为重点,带动旅游业发展。交通运输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先决条件,对旅游业的带动和发展作用突出。《规划》指出,通过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创新旅游交通产品,精准交通运输供给,为旅游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为此,要加快推动运游融合发展,开展运输服务与旅游融合专项行动。通过打造运游融合精品站点,打造“车票+门票+酒店”等一站式服务产品,推出一批水上文化旅游示范航线,有序发展慢行火车、旅馆列车、低空飞行、游艇旅游等体验式交通旅游服务。
以交通运输与物流融合为核心,支撑现代流通体系。完善的综合运输网络可打破时空阻隔、强化区域协同、支撑现代流通体系、有效畅通经济循环。《规划》提出要发挥综合运输服务整体效能,形成功能完备、立体互联、陆海空统筹的运输网络,推动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融合发展,支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在国内运输层面,《规划》从区域层级出发,考虑干线货运、城市货运、农村物流三方面提出主要任务;国际运输层面中,《规划》面对各运输领域发展中的难点和痛点,把海运全球服务网络、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航空货运服务、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四个关键问题作为主要任务。
以交通运输与产业协同服务,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交通运输连接生产和消费两端,是实现产供销运高效衔接、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要环节。《规划》注重交通运输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微观业态模式创新,强化了运输服务向物流和供应链的延伸。如干线货运鼓励物流企业向多式联运经营人、物流全链条服务商转型;农村物流鼓励运输企业跨行业联营合作,推动建立“种植基地+生产加工+商贸流通+物流运输+邮政金融服务”一体化农村物流服务体系;专业化物流要推进寄递物流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跨境电商协同融合;国际寄递物流服务要推进寄递服务与跨境电子商务联动发展,鼓励寄递企业与先进制造、科技企业“协同出海”。
立足交通看交通,跳出交通看交通。《规划》总体上实现了专业性与开放性的结合,体系完整、逻辑严密,顺应了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