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热发电进入刚需阶段 仍需政策纾困
当前,在光伏发电广泛受到关注的同时,另一种光能源的利用方式--光热发电却被忽视。那么,光热发电现状如何?面临哪些发展难题?未来如何发展?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新能源处副处长孔涛在近日举行的2021中国太阳能热发电大会上表示,在首批示范的带动下,光热发电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绩。同时,需要继续推进光热发电降本增效。
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光热发电,是通过收集太阳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再发电的技术。近年来,在产业政策支持下,通过首批示范项目的建设,光热发电相关技术与产业均得到快速发展。
孔涛表示,通过示范项目建设,我国光热发电行业培育了一批系统集成企业,这些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在核心技术领域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同时,已经建立起相关设备制造的全产业链,相关企事业单位超过500家,反射镜、槽式集热管等主要设备产能均超过200万千瓦,已投运项目的设备国产化率超过90%。此外,还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项目建设运行经验,部分投产项目已完成调试工作并进入商业化运行阶段,发电能力良好,成功达到额定出力和最小技术出力,实现连续240小时出力。截至目前,国内已建成的光热发电项目装机容量达52万千瓦,位居全球第四。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秘书长王刚说,通过示范项目建设的推进和企业的自主创新与研发,部分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目前,我国聚光吸热技术路线呈多元化发展格局,一些技术路线为世界独创,为未来光热发电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王志峰说,在示范项目推进的过程中,我国光热发电行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从材料到生产、服务、运维等环节目前都实现了自主化,技术得到了很大提升;光热发电的多种技术路线都得到了验证,对下一步采用哪种路线作为发展的主流提供了经验。
进入刚性需求阶段
当前,我国正加速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作为一种清洁电力,以及有效解决新能源发电波动性问题的成熟路径,光热发电将扮演重要角色。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及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目标的提出,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风电、光伏都将以更快速度发展,也为光热发电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孔涛说,我国部分地区会将光热发电作为调峰电源。一些大规模开发利用新能源的地区不具备抽水蓄能、气电等灵活电源的建设条件,同时由于生态保护等原因难以新增煤电装机,缺少为新能源提供调峰能力的解决方案。因此,这些地区将光热电站作为调峰电源,有利于改善新能源快速发展中出现的消纳问题。
孔涛还表示,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有利于在国家补贴退出后保证光热产业可持续发展。目前光热电站建设成本较高,作为普通电源建设经济性不足。一些地方的电力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等建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将光热发电作为调峰电源,其出力灵活可调、可长时间储能的优势,能够通过市场化方式为项目赢得更多收益,从而有效支持光热发电行业可持续发展。
“今后太阳能热发电行业将呈一个中心点、三个方向发展。”王志峰表示,一个中心是光热发电将一直发挥以储热为中心的态势。第一个方向是近期风光热“打捆”态势已经非常明显,说明光热发电进入了刚性需求阶段,也吸引了资本的兴趣;第二个方向就是高参数发展,光热发电将进入800℃运行温度的时代,未来800℃高温支撑下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将成为新的方向,可以把电价降低到每千瓦时0.3-0.4元的水平;第三个方向就是太阳能高温热能向工业利用发展。此外,太阳能采暖也是很好的应用场景。
降本提效是未来发展必经之路
在能源转型大背景下,光热发电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然而,目前我国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发展仍有不足。
其中,降本提效是光热发电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据了解,目前,国内光热产业处于示范阶段,成本较高。在初始投资方面,光热发电站单位千瓦投资成本在2.5万-3.5万元,是陆上风电的3-4倍、光伏电站的4-5倍;从度电成本看,据业内估算,目前塔式光热电站的度电成本在1元/千瓦时左右,相当于陆上风电的2.3倍、光伏发电的1.4-2倍。
“在不需要国家补贴支持的条件下,建设一批光热发电项目,是值得鼓励的方向。”孔涛说,光热发电行业要抓住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在首批示范项目建设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光热发电降本增效,尤其是通过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实现成本快速下降,实现光热发电行业快速发展,推动光热发电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王刚说,目前,我国光热发电现有的装机容量和市场规模无法满足“双碳”目标下可再生能源的加速发展,行业发展仍需政策纾困。“由于政策不明确,光热发电缺乏市场发展空间,成本无法通过规模化应用实现持续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