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届广交会:推陈出新与发展升级
周密 商务部研究院美大所研究员
在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的背景下,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依旧不稳,对供应链网络脆弱的担忧广泛存在。第130届广交会再次从线上回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成为中国与全球贸易相连接的窗口,在向世界展示中国制造、中国服务和中国创新的同时,也为各国厂商把握中国市场发展机遇、政要学者共商全球贸易新趋势提供了重要平台。
展示和交易是广交会的“主业”。广交会促成了供需之间的集中、直接对接。虽然新冠疫情加快了线上展会的发展,但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仍是建立信任关系、感受供应链温度,甚至启发灵感的重要方式。作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广交会的参与和交易情况成为人们判断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外贸发展的重要参考。
本届广交会的线上参展商数量与4月举办的第129届广交会相当,约为2.6万家,但线下参展商数量达到了7800余家,在规模上比疫情前小不少。以2019年10月的第126届广交会为例,境内外参展企业达到25642家,约为本次的3.3倍,118.5万平米参展面积也约为本次的3倍。虽然受疫情影响,线下参展企业数量有所减少,但换回来的却是展商可用以进行展示交流资源的增加。参展企业可以用更多的空间展示其商品,也可能获得更多的参观者的驻足参观交流。
研讨和交流是广交会的伴生功能。广交会不仅是企业就外贸订单进行供需对接的平台,更是与贸易相关的各方思想和智慧碰撞的场所。首届珠江国际贸易论坛在第130届广交会期间举办,600位境内外嘉宾线下出席,同时连线全球超过100位官产学研的嘉宾,以“高水平开放与贸易创新”“新发展格局下的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贸易合作”为议题进行研讨。
在全球贸易处于复苏关键节点的时候,各国经济发展出现明显分化。能否在疫情冲击下实现稳定复苏,甚至借疫情调整和优化贸易关系,更有效利用好自身资源,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取决于能否实现更多的协同、合作。线上线下嘉宾的积极参与,反映出各方对中国贸易的重视和相关政策动态的关注。
广交会反映出中国应对内外部贸易环境变化的态度与行动,那就是创新。面对全球贸易局势的反复动荡,在科技与商业模式快速发展的条件下,中国并没有采取保护主义的做法,反而继续坚定地选择了扩大开放。在保障防疫安全的同时,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有效的交流空间,大量入境参展的商品展示了各厂商的创新成果,既有能够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需求的新产品,又有能够提供商品和服务一体化消费的解决方案。
广交会成为中国在疫情下加快发展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展示,为各方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可持续、双碳目标提供了有益的探索机会。包括跨境电商、集中市场采购、外贸综合服务、海外仓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在第130届广交会上得到了更多体现,贸易从业者积极探索实践和推动贸易创新。而基于上述创新的贸易合作有望通过广交会的平台释放出更大的能量,为全球贸易的发展提供创新的实践参考。
第130届广交会线下展示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信息互动的停止。作为永不落幕的交易平台,线上广交会仍然在保持稳定的贸易联系上发挥着积极作用。在西方社会最重要的年末消费旺季被全球供应商所重视的同时,中国市场的巨大、稳定和多元的消费潜力也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第130届广交会设立的乡村振兴专区,为各方参与中国实现经济社会共同富裕目标的进程提供了更多机会。
连接中国与世界,60多年的广交会发展历程伴随着中国的开放,促进了跨国资源要素的流动和有效利用。国际贸易的发展是各方比较优势的体现,更需要形成相互信任关系,形成对贸易合作的稳定预期。在全球供应链出现深刻调整乃至重构的关键时期,把握时代潮流,引领供应链优化方向,不仅对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而且对各国加快疫情后的经济复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责任编辑:郭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