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要闻 >

全球多地“缺气少电”,中国需务实推进能源转型

时间:2021-10-15 09:59:05

 

来源:中国网

董少鹏 证券日报副总编辑,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近期,全球多地出现能源紧张状况,国际原油突破80美元大关,天然气价格创下十年来新高,煤炭价格显著上涨。随着冬季来临,中国一些地方出现供电缺口,全国进入了电力紧平衡时期。该如何看待全球缺气少电现象?中国该如何应对这一局面?

总的来看,能源紧张与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演变、全球范围内气候异常变化、新旧能源切换导致区域失衡三大因素有关。

一是疫情持续、病毒变异,一些国家抗疫不力,导致产业链、供应链受阻,原有的全球分工格局被打破。这不仅加大了物流运输成本,导致能源资源价格伴随性上涨,还导致一些国家必须重启一些产业,加剧能源需求。

二是今年以来,全球多地出现异常气候,原来降雨不多的地方突然大量降雨,不仅造成道路、建筑物损害,也对工业生产、物流形成巨大压力。这些地方的生产缺口需要其他地方补足。原来降雨充沛的地方突然干旱了,有的地方发生罕见霜冻,对以水力发电为主的国家(比如巴西)带来巨大供电压力。他们必须紧急启动热电厂,这就凭空扩张了煤炭、天然气的需求。异常气候还导致原来多风的地方缺风,光照充足的地方缺少光照,对清洁电力供应带来压力。

三是欧洲国家能源转型已取得很大进展,化石能源的比例持续下降,风电、水电的比例大幅度提升。过去10年间,欧洲经济主要依靠清洁能源支撑,根本原因是其制造业已经向亚洲地区转移了,工业用电需求下降。但疫情之下,产业链不畅,欧洲各国必须启动相关的一般制造业,需要扩张电力规模。这也导致了对传统能源的需求。

在三大因素的叠加影响下,全球的传统能源、新能源的需求同时出现阶段性扩张,电力价格必然上涨。电力价格上涨又传导到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价格上。目前,美国和欧洲的天然气价格都大幅上涨,达到了十年来的新高。其中,欧洲天然气价格比2021年初上涨了8倍。

需要强调的是,能源价格大幅度上涨,除了以上供需结构失衡的原因外,还与美联储大肆放水、吹大了资产泡沫有关。中国应当加强多边政策协调,促使资产泡沫缓释,避免出现大的危机。

当前,中国一些地区也出现了局部性电力紧张问题,是“三期相遇”的表现。即北方地区用电高峰期、水电枯水期、热电联产机组供暖期。我们既要坚定推进能源革命,大幅度增加清洁能源供给,也要对传统能源供给优化升级。在目前这个阶段,削减传统能源比重的节奏要适度、要温和,不可冒进。没有什么比人民群众生活稳定、幸福感不断提升更重要。

10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今冬明春电力和煤炭供应工作,会议强调首先要保民生,也就是要保证人民群众用电、取暖安全,这是一个托底的政策。同时,限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不能松懈。各地方政府要做好有序用电管理。老百姓用电所产生的排放与“两高”项目产生的排放不是一回事,必须严肃区分。对于有的地方搞“一刀切”停产限电、“运动式”减碳,要进行监督检查,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严肃追责。

我们既要积极采取措施,争取如期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也要妥善做好以煤炭发电为主、新能源发电为辅的过渡安排。从中国的自然环境和科技条件来看,运用水电、风电、太阳能、核能来提供电力保障,还是有空间的。但仍要强调实事求是的原则,确保务实推进,扎实转型,不留后遗症。

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要提高到20%左右”。这个目标是比较务实的,但并非没有挑战性。无论光伏发电、风电装机容量,还是新能源电池技术等,我们在硬件储备上都已走在前列,但在运营管理等软件方面,还有不少短板。能源转型是“综合战”,转型要速度、价格要普惠、品质要优良,如果这三者不可能同时实现,遇到困难是必然的。

新经济是从“旧经济”中走出来的,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我们要用好传统经济中可持续的因素,同时塑造并发挥好新经济的优势,坚持为人民发展、为人民创造,依靠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创造。这样,才能走好新能源发展壮大之路。(责任编辑:乐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