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成交量放大 外资的“功劳”不得不提
最近猛灌A股的外资究竟来自何方?
A股成交量放大,外资的“功劳”不得不提。自8月20日大卖之后,北上资金一路高歌猛进。在此之后的15个交易日当中,仅有1个交易日是净卖出,总计净买入金额近600亿元,总成交金额高达2.2万亿元。在此期间,海外市场并不是一片太平,美股三大指数甚至出现了明显走弱的迹象。按以往经验,在这种情况之下,外资如此表现有些反常。那么,是否出现了“假外资”呢?
近日,一位香港基金经理向券商中国记者独家透露,在香港业界,最近有一个信息流传甚广。那就是,有两家百亿级内地头部量化私募,在香港5倍杠杆配资,运用多空策略,在A股市场频繁操作。收益颇丰,而且回撤非常小,他们的规模扩张速度也很快。但他拒绝透露两家量化私募的名号。
那么,这个信息的真实性究竟有多高?影响究竟会有多大呢?
突传“假外资”,百亿量化是主角?
一位香港基金经理向券商中国记者独家透露,据他收到的信息,现在A股市场的外资主力并非海外基金,而是在香港拿到牌照的内地量化基金巨头。这些基金在香港低息环境下放5倍杠杆高频交易A股。据说,交易频率是一周全部换一遍,资方配给量化基金那边的资金利率低于2%(杠杆率水平远高内地两融,资金成本亦远低于内地水平)。
据上述香港基金经理介绍,假若一只100亿的产品,加5倍杠杆到600亿。这些量化基金一般一周会全部换一次标的,因此他们一周的交易可能高达600亿。然后同时完全做空沪深300等股指,策略上是市场中性,所以今年以来几乎没有大的回撤。截至目前,今年收益率是30%左右,虽然不是太高,但胜在没有回撤。
该基金经理还透露说:“在香港搞了一年多以后,规模很快就可以从100亿干到1000亿。在香港配资相对容易一些。目前内地资金过来做量化,就是要申请一个牌照。这有一定难度,但也不特别大。找到懂行的人基本上大半年可以搞定,跟普通牌照一样,但是要找人。目前,在香港知名度比较高的主要是内地两家头部量化私募。”但他拒绝进一步透露两家私募的名号。
在香港配资炒A股并非没有先例。2019年,市场曾对在香港配资进行过大讨论。彼时,港交所方面高官曾表示,香港配资并不容易。然而,当时亦有报道指出,2015年各大港资券商就纷纷开启了配资业务,其中耀才证券是最为激进的。后者当时提供的孖展利率低至3.88%,半年免佣金,还为开户内地投资者提供一万元交通费。
在牛市高期,一家在港的中头部券商当年完成孖展利息收入接近13亿港元,为所有收入分项中最高单项。相比之下其传统的经纪业务收入仅为7.5亿港元左右。种种迹象表明,在香港配资的难度的确要比内地小很多,杠杆率也要高许多,资金成本却要低不少,资金的来源更是丰富许多。
真实性究竟几何?
那么,上述百亿头部量化私募在港运作的真实性究竟有多高呢?其实也可以从四个维度来进行判断。
首先,从外围市场与北上资金的联动来看,历史上,外围市场波动一般都会引发北上资金往外流。然而,在过去一段时间,情况并非如此。美股道琼斯指数已经连续两周调整,影响资金流向的美元指数上周则出现了反弹。但在此期间北上资金除9月8日外,其余时间皆是净流入,其连续性历史罕见。这是第一大反常。
其次,从成交量来看,最近15个交易日的成交金额要比此前15个交易日高出2000亿元左右,更要比6月底到7月初那15个交易日高出近5000亿元。这意味着,近期,北上资金的规模和活跃度的确有较为明显的提升。这与历史上的情况也有较大区别,以2019年年头的小牛行情为例,市场越往上走,外资活跃度是略有下降的,净卖出频率是偏高的。这是第二大反常。
第三,从策略框架来看,上述香港基金经理所说之中性策略也具备一定的可行性。2020年9月底,监管层面发布外资投资指引,从11月1日起,除原有品种外,合格境外投资者可投资于存托凭证、股票期权、政府支持债券等;同时,允许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融资融券交易、转融通证券出借交易以及债券回购交易,股指期货交易。从这个层面可以看出,外资进行量化交易的基础是完全存在的。
第四,从时点上看也比较吻合。因为,从去年11月开始,监管层面开始允许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交易股指期货等衍生品,而申请牌照需要大半年时间,从拿到牌照到融资运作也需要一定时间。前前后后算起来,恰好也到了今年七八月份。
综合来看,内地量化基金在港利用高杠杆交易A股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这种现象是否普遍,规模究竟有多大,扩张速度如何?我们仍不得而知。
对市场影响会有多大?
近期,量化基金“吹”大A股成交量的话题不断被热炒。
近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1年第60届世界交易所联合会(WFE)会员大会暨年会上表示,在成熟市场,量化交易、高频交易比较普遍,在增强市场流动性、提升定价效率的同时,也容易引发交易趋同、波动加剧、有违市场公平等问题。最近几年,中国市场的量化交易发展较快。交易所对入市资金结构和新型交易工具怎么看?希望大家做些思考。
那么,若香港市场真存在大型量化基金加杠杆进入A股的情况,影响究竟会有多大呢?
首先,可能要面对的就是监管问题。2019年4月24日,香港金管局与证监会曾联合发布的一则公告令内资在港持牌金融机构站上了舆论风口,其公告中披露的复杂关联交易也令香港的配资业务再获大量关注。那一年,A股经历了一段小牛市,内地投资者在香港配资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也是在香港监管部门发声之后,市场开始走弱。此次不同的是,量化基金属于持牌机构。如果合规合法,不至于会有两年多前的事发生。但如何监管依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命题。
其次,对市场而言,潜在的风险可能会比较大。若真有如此高的杠杆水平,一旦市场波动,可能会引发系统性杀跌风险。类似的事件其实今年已经出现了好几起:北京时间3月29日下午1时左右,瑞士信贷表示,旗下一家在美国的对冲基金因上周发生的保证金违约,该基金和其他数家相关银行将进行清仓。该事件导致的损失可能对第一季度财务造成“重大影响”。野村也于当日上午发布公告称,在3月26日(上周五),野村的美国子公司可能会因为一名美国客户的交易而出现重大亏损。此次事件,直接导致许多中概股无差别被抛售。今年7月,持有中概股的外资对冲基金也因中概股暴跌而出现爆仓,进而导致市场出现系统性大跌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