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要闻 >

“支架供大于求”背后 集采中标企业在如何满足市场?

时间:2021-09-07 22:04:02

 

来源:互联网

“总体上看,中选企业根据医疗机构需求量认真组织生产供应,各种型号的支架总体供应大于采购需求。”

9月6日,国家组织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平台发文披露2021年1月以来冠脉支架集采实施情况时如此表述。

据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下称“联采办”)数据显示,2021年1-8月,医疗机构共使用中选产品(全部为铬合金支架)110万个,相较集采前2020年同期数量(71万个)增长54%,使用总量已超过全国全年协议采购量(107万个)。

2021年1-8月,中选企业已出厂供应中选支架198万个,达全年协议采购量的1.8倍以上,为医院实际使用量的1.8倍。出厂供应量扣除医疗机构使用量后,流通和库存等环节达88万个,供应充足。从全国来看,各种规格的支架均有库存。

“公司2021年1-7月冠脉支架的供应量已超过2020年全年的销售量。企业在加大产能、新增设备机器,并加大内部检查检测力度。”有冠脉支架中标企业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然而,产能充沛的同时,仍有部分支架型号供应不上的问题出现。对医疗器械流通较为了解的相关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医院经常会出现支架缺型号的现象,例如不供应长支架,且有的型号一个月只供一次货。主要原因是代理商发现不赚钱,积极性就不高。但要注意的是,有些是在完成预先分配的采购量后出现的缺货问题,就不属于断供范畴。

据熟悉支架生产企业整体流程的人士透露,由于配送环节利润空间大幅缩水,有的供应商还会直接干起配送的活。

冠脉支架集采是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采的第一单,从集采结果来看,与2019年相比,相同企业的相同产品平均降价93%,国内产品平均降价92%,进口产品平均降价95%,按意向采购量计算,预计节约109亿元。

节约的这部分资金,有一部分就来自代理商的“贡献”。中国医疗器械营销管理专家王强传递了这样的信息:目前在医疗器械行业96%以上的企业包括进口品牌都是采取的代理制。集采首先压缩的代理商的利润,代理商会被淘汰出局。集采使销售、服务功能和研发大大弱化,企业接近成本价中标,就很难承担销售人员、服务人员、研发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的成本。

而联采办此次发文提及的药物球囊增长速度很快的问题,也成为业内关注的重点之一。考虑到药物球囊价格在2万元左右,联采办提到,会推动地方开展药物球囊集采。

乐普医疗(300003.SZ)在2021年半年报中提到,传统金属药物支架经营业务显著下降,但公司介入无植入创新产品组合(可降解支架、药物球囊、切割球囊等)实现了显著增长。报告期内,介入无植入创新产品组合实现营业收入3.6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951.55%。

针对不同病人,采取的治疗方式也会有差异。药物球囊是否可以代替支架,有三甲心内科医生表示,有的血管堵塞用球囊可以,有的放支架适合,要具体评估。

面对集采的常态化,对于企业未来该如何应对的问题,王强提出,集采必然有中标和未没中标的企业,未中标的企业可以去联系中标企业,帮助其贴牌加工。中标企业不仅能节省建工厂的巨额投入,还能也解决时间、招人等一系列问题。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