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子”“面子”一起扫!北京“周末大扫除”继续扫起来
9月的第一个周末,虽然遭遇连绵秋雨,但在东城、海淀、大兴的许多社区,社区工作人员、在职党员、志愿者们依然拿起清洁用具,开展“周末大扫除”,用行动扮靓家园环境。
地点:东城区东华门街道韶九社区
一上午清出2吨垃圾
9月4日上午9时,东城区东华门街道韶九社区9名社工准时到达居委会,等待分配任务。虽然下雨天,但以“垃圾分类设施周末大扫除”为主题的周末卫生日活动风雨无阻。
“今天的任务涉及5个院落的清理、清洁,还是比较重的。我带队去21号院清理大件堆物,其他人做好橱窗、桶站清洁工作。”社区党委书记张可分配好任务后,带领大家集体出发了。
因为下雨,社区通知在职党员及单位不用参与本次大扫除,但青年志愿者、来自北京市第27中学初三的学生甄李依然准时报到,“既然报名了就要完成,社工叔叔阿姨都来干活了,我也能行!”
甄李的任务是同社工一起擦拭灯市口西街34号院和38号院的垃圾桶。早已不是第一次参与大扫除的他,动作非常熟练。
另一头,张可正带队清运大件垃圾,“每次开展大扫除前,各管片主任都会提前走访确定任务量,我们再整体分配。”他们所在的锡拉胡同21号院属于老旧小区,院内共有13个楼门,住户多,居民淘汰的家具、旧自行车多,社区一直都会帮忙定期清理大件堆积物。
仅仅一上午,大伙儿就清理了2吨垃圾杂物。“周末大扫除让大家看到社区和党员为居民生活居住的环境、安全、整洁做出的奉献,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与自豪感”,张可也希望,未来有更多居民愿意加入进来,一起为提升居住环境出力。
地点:海淀区学院路街道石油大院社区
“里子”“面子”一起扫
9月4日下午2点多,海淀区学院路街道石油大院社区“周末大扫除”开始。虽然因大雨“搅局”而推迟,但来的人比预计的多了20多。
“咱们今天的主要任务是清理小花园的垃圾和28、29号楼下自行车棚里的杂物。”居委会主任张腾宇指了指清理范围,志愿者们默契地三两结对,拿着塑料袋和夹子干起活儿来。
姜明杰和另外两位居民负责小花园。放眼望去,丰富的绿植、幽静的小道、雨后娇艳的月季,让人很难看出这是一个有69年历史的老社区。“要是没有周末大扫除,早就不是这样子了。”姜明杰说,石油大院社区共有51栋居民楼,居住了4000多户居民,由于产权单位众多,居住人员相对复杂,楼道卫生、小区环境一直不佳。
跟记者说话的工夫,姜明杰一会儿从矮树丛里捡几根枯枝,一会儿又在草丛深处发现一个易拉罐。一张几乎跟地砖一个颜色的废弃湿纸巾,也没能逃过她的视线。
70岁的志愿者张宗芳发现车棚柱子拴着两个废弃的汽车轮胎,手指粗的链子根本扯不开,于是跑回家拿了锤子,蹲在地上一下一下地把铁链砸断。把轮胎搬走后,张宗芳又把轮胎下积攒的灰尘和枯枝落叶清扫干净。
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小花园犄角旮旯的垃圾不见了,两个自行车棚清出了僵尸自行车、废弃的旧家具、没人要的破纸板。
“社区的‘里子’和‘面子’一起扫,大扫除才有效果。”张腾宇说,去年社区每个月末开展周末大扫除,今年3月份以来,已经变成了真正的每周一次。
地点:大兴区清源街道枣园社区
“转战”楼门清堆物堆料
9月4日,大兴区清源街道枣园社区党委副书记杨蕊一早就忙开了,组织在职党员、楼门长、志愿者等72人,清理楼道的卫生死角,动员居民收走自家门前的堆物堆料。而这一天,清源街道52个小区共3000余人同时开启了本月的第一个“周末大扫除”。
“打扰您休息啦。我们正在大扫除,您家门口这两个花盆还要吗,看起来枯死很久了!”在枣园社区31号楼,党员志愿者魏永建敲开了刘大妈家的门。“不要了,其实我一直想清理来着,就是太沉了,我这腿脚不好,也拎不动。能麻烦你们吗?”魏永建把两个花盆提到楼下,刘大妈连连感谢。
从2018年开始,每周六上午,清源街道24个社区、52个生活小区同时开展公共空间杂物清理行动。“每个小区能有70多人,有的清理小区的垃圾、楼道堆积物等,有的负责捡拾绿地烟头、清洁社区宣传栏。”清源街道办事处主任冯桂莲介绍,每周开展什么主题,由社区自己定。
拿枣园社区来说,上次“主攻”清理楼前杂草,这次就“转战”楼门里。72名志愿者两人一组,深入43个楼门检查公共空间,能找到堆物料主人的就劝说其收走,找不到的则做好记录,方便社区后期进行统一清理。“志愿者负责的都是自家的楼门,一是清楚情况,二是有熟人也方便沟通。”杨蕊解释。
废旧的柜子挪走了,铁架子搬走了,许久不用的快递箱子也收拾了。志愿者们还自带小铲子,清理起楼道里的小广告,擦拭楼梯扶手。
“今年的大扫除还会设计得更实在更有趣,发动更多的志愿者资源,调动居民积极性。”冯桂莲说,清源街道即将推出“最美小区”、“最差小区”、“最美楼门”、“最差楼门”评选,希望通过这些举措,把更多普通市民凝聚起来,共建共治美好社区。
文明寄语:让“周末大扫除”扫出新气象
周末大扫除,在首都北京由来已久。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爱国卫生运动热潮,七八十年代厂矿、机关员工和学生们挽起袖子定期大扫除,建设新家园。1995年,本市设立“城市清洁日”,市民在每月最后一周的周末走出家门,参加卫生大扫除。2016年年初,东四街道率先试点“胡同清洁日”。2018年4月,北京将“周末大扫除”确定为常态化制度。
这不仅是一项爱国卫生运动,也是推进社区街巷共治共享的好机制。当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本市正在深入开展文明城区创建、迎接冬奥会,“周末大扫除”是去陈布新、营造美好生活环境好抓手。
“周末大扫除”要持续深入地开展,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坚持不懈,久久为功;要“里子”“面子”一起扫,真正扫除环境难题,扫出新气象、新活力,形成社区环境治理的长效机制;“大扫除”也是环境文明的“大宣传”,要把爱环境、讲卫生的文明意识“扫”入人心,带动更多普通居民参与,把“大扫除”逐渐转化为市民日常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周末大扫除”继续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