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PMI保持在扩张区间需加固经济恢复基础
张德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低于上月0.3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连续18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之上。这表明,尽管制造业扩张力度有所减弱,景气面收窄,但经济仍保持持续恢复态势。
从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来看,生产指数高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低于临界点。其中,生产指数为50.9%,比上月微落0.1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49.6%,比上月下降1.3个百分点,连续17个月运行在50%以上后降至收缩区间,是带动制造业PMI回落的主要因素;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7%,与上月持平;从业人员指数为49.6%,也与上月持平;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8.0%,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
8月份PMI及其分类指数的表现,与当前经济恢复的内外部多重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在新一波疫情冲击之下,需求回落幅度加大,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不小影响,
新一波疫情再起。目前传播的毒株主要是德尔塔变异株,其具有传播速度快、体内复制快、转阴时间长等特点,对防控工作提出更大挑战。近期,境外输入引发的本土聚集性疫情先后波及我国多个省份,是2020年疫情最初暴发以来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为控制这一波疫情,许多地区实施了较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包括大规模检测、部分区域隔离、出行限制等。受此影响,消费者外出消费减少,企业原材料供应和产品交付不畅,生产周期延长,新接订单减少。而且,以德尔塔变异株为代表的这一波疫情在国外持续蔓延,不排除有进一步恶化趋势。这拖累世界经济恢复,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外需放缓。
汛情与疫情叠加。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多地遭遇强降雨,部分地区汛情严峻。比如,河南郑州等地遭遇有记录以来最强降雨,造成铁路、公路及民航交通等中断,生产生活秩序遭到严重破坏。既防汛又抗疫,双重压力叠加,更加影响日常的经济活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冲击明显。
基数效应减退。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一段时间里各种经济活动一度被迫按下“暂停键”,国民经济在低位运行,主要经济指标下滑幅度较大。比如,2020年我国一、二季度GDP同比分别增长-6.8%、3.2%。在这样的低基数之下,今年上半年我国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升幅较大。但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低基数效应不断减弱,造成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出现一定回落,从而影响了PMI的走势。
此外,8月份是制造业的传统生产淡季,气温升高不免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市场活跃度有所减弱,从而与其他因素一道,造成8月份PMI下探至50.1%。
不过,8月份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7.5%,持续位于较高景气区间。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除纺织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外,其他行业均高于临界点。这意味着,企业对市场发展信心稳定,对未来发展仍保持乐观预期。
PMI是经济运行活动的重要评价指标和经济变化的晴雨表,8月份这个指标有所下滑,反映了在内外因素影响下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仍不稳固。随着这一波疫情逐渐得到有效控制,经济社会活动将向常态化回归,再加上中秋、国庆双节临近,预计居民消费支出将会走高,市场活跃度增强,尤其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支撑下,将有助于PMI企稳回升。
下阶段,一方面,要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重点外防输入,为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创造有利环境;另一方面,要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做到短与长结合、量与质并重,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政策效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并加大政策力度,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把扩内需的政策效应有效传导到经济稳定恢复上,同时兼顾外需,使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既有内需保障,又有外需加持。从而,不断巩固经济复苏基础,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责任编辑: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