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入世”20年,有哪些重要启示?
今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年。中国“入世”无论对中国对外开放进程还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历程,都具有里程碑意义。20年来,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中国入世,实现了与世界的共赢。“入世”20年,中国给世界带来了什么?面对当下贸易保护主义逆流,未来中国要在世贸组织中发挥哪些作用?一起来看。
“入世”20年来,中国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中国“入世”20年首先是WTO规则的学习者和恪守者。WTO的成立与发展反映了世界各国通过规则发展贸易的愿望。WTO的前身是1948年临时生效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中国最早对待GATT的态度是“暂缓加入”。这是由于当时认为,关贸总协定是“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帝国主义进行贸易扩张和争夺世界市场的工具”;关贸总协定实行最惠国待遇制度,“不便于中国对各种类型国家采取不同的国别政策”;参加关贸总协定还要“承担一定的义务,且其条款相当复杂,涉及许多技术问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对协定及其活动进行深入了解”。直到改革开放后,中国为了“进一步发展同总协定缔约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利用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强发展中国家在多边谈判中的地位”,才于1986年正式提出恢复“缔约方地位”的申请,开始了漫长的“复关”和“入世”谈判。
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0年入世承诺履行到位,一直是WTO规则的恪守者。中国入世承诺三年放开外贸经营权,2004年7月新外贸法实施,提前半年兑现。中国承诺入世三年内让外资可以占证券公司三分之一的股份,只用一年就兑现了,相比承诺提前了两年。2014年国务院专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贸易政策合规工作的通知》,要求任何贸易政策的制定都要进行合规性评估(这里主要指的是WTO合规评估)。这些都表明中国是WTO规则的恪守者。
世界贸易组织有两套保证成员贸易政策合规的机制,一是贸易政策评审机制,二是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贸易政策评审机制方面,中国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接受贸易政策评审,所有历史上的评审文件都能在WTO网站上查询到。整体而言,评审文件中对中国贸易政策的评价比较实事求是,既表示了肯定,也提出了不足。对WTO规则的理解因人而异,没有任何一个WTO成员的履约表现是完美无缺的。但在中国入世10周年时,时任WTO总干事拉米曾公开表示,中国入世后履行了相关承诺和WTO规则,其表现是A+。拉米基于WTO对中国贸易政策的评审报告所作出的客观评价,无疑代表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官方态度。
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方面,由于WTO成员众多,因此合规问题比较复杂。如果一个成员违反了WTO规则,很难不被其它成员告到世界贸易组织的上诉机构,因此,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的历史记录是判断其成员是否合规的最可靠证据。事实上,以中国的贸易规模,20年来仅被告了44次,表现甚至优于美国和欧盟。基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分析,可以毫不犹豫地说,中国入世20年来基本上履行了入世承诺,恪守了WTO规则。
加入WTO初期,中国从上到下抓紧时间学习和适应WTO规则,掀起学习 WTO规则的高潮。在基本掌握WTO规则之后,开始尝试应用WTO规则,特别是WTO的贸易争端机制,解决与其他成员的贸易纠纷,维护自己的正当贸易权益。
入世20年来,中国通过深度参与国际分工,经济得以高速发展,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稳步提升,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迅速增大。2000年,中国GDP只占到世界GDP的3.6%,而到2019年这一比例则达到了16.4%,2020年中国更成为了世界上唯一取得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进出口贸易方面,中国都实现了十倍的增长,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攀升。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方面,中国不但实现了数量上的提升,更有效促进了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流入服务业特别是高附加值服务业以及高技术制造业的比重不断增加,出现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加速流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的趋势。
当前,现有WTO规则陷入困境,不能适应国际经济新格局
WTO在1995年正式建立以来,一直是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组织和法律基础,是多边贸易谈判的场所,为世界贸易争端提供解决机制。然而近年来,其宗旨与现实运行的结果相距甚远,“谈判职能陷入瘫痪”,几乎没有达成令人称道的成果;WTO的上诉机构也因为法官人数不足而于2019年12月陷入“停摆”的尴尬境地,部分国家只能通过“多方临时上诉仲裁安排”暂时维持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运转,维护着多边贸易体制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WTO目前面临的困境与其先天不足的设计缺陷密切相关。WTO是协调多边贸易关系、解决贸易争端以及规范国际贸易竞争的制度规则。既然是制度规则,那么由其导致的利益分配格局就必须与参与制定制度规则的博弈各方的相对实力格局相匹配,任何认为其受益与“相对实力”不符的想法都会导致“变革”的诉求。
WTO规则作为上层建筑,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反映了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逐步加深的情况下,加强合作和协调的诉求,同时也是各国(或国家集团)基于实力对比,对世界贸易利益进行保护、协调与再分配的意志体现,是强弱较量的结果并最终体现强者意志,因此WTO规则制定之初主要反映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益。在西雅图“千年回合”贸易谈判中,美国就力图以自己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经济和政治模式作为国际谈判原则和框架,构造国际贸易格局,后因遭到多数成员的反对而作罢。
随着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它们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开始要求多边贸易体制应当更加公平、更加包容、更能反映发展中国家利益。已有的WTO规则已经不能反映世界各国目前的相对实力对比,对其进行改革成为必然。而WTO协商一致的谈判决策机制导致谈判需要付出较高的交易成本,这直接造成决策效率低下,多个谈判回合都不能取得最终成果。
如何看待WTO改革?
经济全球化大大改变了二战后形成的国际经济格局。2008年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经济,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经济失衡,加之国家间实力对比变化和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加强全球经济治理的呼声日益高涨,这无疑会反作用到WTO改革上。
WTO改革是各成员权利和义务的再调整,其本质是规则制定的主导权之争,是霸凌和平等之争,是发展与反发展之争,在发展中国家地位及特殊和差别待遇问题上的表现尤为突出。
毋庸讳言,最初WTO规则就是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制定的。关贸总协定的起草者已经在具体文本中充分体现了自身利益,即使其原有的国内立法或协议与关贸总协定有不符之处,大多也根据“祖父条款”规则进行了豁免。在现有既定的WTO框架下,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通过艰苦奋斗,经济发展速度很快,改变了国际经济格局。在此情况下,西方发达国家试图通过主导WTO规则的修订,继续维持对自己有利的利益分配格局。贸易争端机制问题亦然。面对世界贸易组织的裁决结果,美国对自己当年努力建立起来的争端解决机制非常不满,通过不断阻碍上诉机构大法官的任命,成功逼停了世界贸易组织的上诉机制。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的停摆是多边贸易体制面临现实危机的突出标志。
不尊重发展中国家“和平发展”的基本权利,只是滥用国家安全例外条款,基本上也就堵住了WTO各成员权利和义务再平衡的大门。在此之前,WTO改革的争论将会一直存在。
未来,中国要在WTO发挥哪些作用?扮演好什么角色?
中国是WTO规则的贡献者和谈判的推动者。中国加入WTO时,正值WTO的多哈回合谈判启动。中国广泛参与了其中的农业、服务等领域的谈判,独立或者联合提交了100多份提案,很多提案成为谈判的基础。2008年的小型部长级会议上,中国首次参与由7个成员构成的“核心”谈判圈,并在多个领域提出了重要意见,为推进谈判发挥了关键作用。中国已经成为多边贸易体制“令人印象深刻的参与者”,特别是在巴厘岛一揽子协定达成的过程中,中国不仅在粮食安全、贸易便利化和发展领域的磋商中提出了自己的方案,还在会谈僵持不下的关键时刻,发挥了关键的协调作用,为最终达成协议铺平了道路。中国还积极推动巴厘岛谈判成果的实施,第一批完成了《贸易便利化协定》的通报,主动承担了超过发展中成员平均水平的义务,起到了表率作用。
在WTO多边贸易谈判中,中国主动充当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贸利益冲突的协调者,扮演了多边贸易体制和经济全球化的维护者,以及国际贸易规则的贡献者和谈判的推动者,不断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2021年,中国入世20年,全球政治经济形势风起云涌,世界经济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相信市场的力量,相信规则的力量,相信发展中国家的力量,才能化危为机,平稳、顺利和快速实现产业结构和贸易升级,形成良好的新发展格局。
第一,相信市场的力量。现在国际贸易是全球价值链贸易,涉及到大量中间产品。不同的生产环节分布在世界各地,形成了很长的跨国生产链条。在此基础上,世界经济逐渐形成以中国、美国和德国为中心的区域价值链,这三者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并不能完全分割。这是因为三个区域经济中心各自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主观意识而改变或停滞。中国的经济规模和市场容量越来越大,消费已连续多年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与此同时,世界三个经济中心的关系将日益平衡,长期处于纵横交错的状态中。在这种均衡关系下,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既会发生贸易摩擦,在经济治理层面的立场也会日益相近,如资本自由流动、知识产权保护标准、环境保护标准等,双方具有很大的谈判空间。WTO规则的建设和谈判不再是“一方是施予者,另一方是乞求者”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协商关系,如此才能共同维护和完善现有的全球经济治理秩序。
第二,相信规则的力量。世界贸易组织是以市场经济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组织,其基本原则是各成员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非歧视、透明度、公平竞争和开放市场等这些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都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准则。入世前后,我国集中修订了国内的法律法规,为国内外企业提供了公开、透明、可预见的营商环境,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但是,在建设基于规则的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过程中,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能力缺失问题,这严重制约着发展中国家参与多边贸易体系和其它国际事务的能力。入世20年来,中国从学习规则、适应规则、遵守规则到影响规则,在制定国际规则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在WTO改革过程中,中国应当及时提供制度性的公共产品,积极参加诸边和双边谈判特别是要积极实施自由贸易区升级战略,实现“以开放促改革”和“以改革促开放”的良性互动,利用规则的力量加速区域经济整合。
第三,相信发展中国家的力量。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受自身经济能力、管理能力等诸多条件限制,在履行贸易规则时面临比发达国家更多的挑战。WTO要“保证发展中国家在贸易中获得发展”,因此国际贸易体系引入了一系列的补偿机制,在很多协定中明确规定了发展中国家享受的优惠待遇。这就是WTO规则中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和差别待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坚定维护发展中国家地位及特殊和差别待遇,从而团结了包括印度、非洲集团在内的一大批发展中国家。这不仅是现实经济利益的需要,更是政治身份的认同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期望。因此,中国在WTO改革的过程中,应当坚持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战略定位,这是中国在国际政治中的立足之本。
中国入世20年来,积极践行自由贸易理念,全面履行加入承诺,大幅开放市场,实现互利共赢,展现了大国担当。展望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以世界贸易组织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世界贸易组织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的参与和贡献。反观目前多边贸易体制面临的困难,并非是发展中成员的特殊和差别待遇问题造成的,而是进一步发展的问题,是维护WTO的基本宗旨和核心价值的问题。为此,中国将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和立足于“合作共赢”立场贸易伙伴的支持下,充分借助市场的力量,在推动自身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不断完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世界经济向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作者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博导崔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