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年中成绩单亮眼 专家认为下半年出口替代效应将延续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其不仅为全年外贸量稳质升指明方向,也为外贸行业改革发展增添了动力。
《意见》从五个方面部署20项重点工作。一是积极支持运用新技术新工具赋能外贸发展。二是持续推动传统外贸转型升级。三是深入推进外贸服务向专业细分领域发展。四是优化政策保障体系。五是营造良好环境。
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8.07万亿元,同比增长27.1%。其中,出口9.85万亿元,增长28.1%;进口8.22万亿元,增长25.9%;从单月数据来看,6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3.29万亿元,同比增长22%,自2020年6月份起连续第13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FICC分析师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半年,我国外贸在全球供需缺口下表现优异。上半年的出口数据中,综合保税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海南自贸港作为我国对外贸易增长的新平台,上半年总体增速均显著高于外贸总体增速,体现出我国外贸向好的政策效应。
商务部部长助理任鸿斌在12日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与以往相比,今年有四个阶段性因素对外贸发展的拉动作用较强:一是“宅经济”产品、订单回流等拉高出口增速约18个百分点;二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拉高进口增速6个百分点以上;三是“就地过年”拉高进出口增速约4个百分点;四是去年的低基数因素,拉高进出口增速6.6个百分点。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在13日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首先,上半年,我国经济稳定恢复,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生产需求继续回升,这为外贸稳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国家稳外贸政策红利持续释放,高水平开放平台增长迅速,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优势凸显。其次,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带动了外部需求增加。上半年,多个国际组织连续调高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采取减税降费等政策措施引导企业稳定外贸进出口。未来随着全球需求的稳步恢复,我国外贸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任鸿斌指出,目前中国外贸企业正面临四大突出困难,一是国际海运效率低、价格高;二是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企业出现了“有单不敢接、出口不盈利”的现象;三是原材料价格上涨,提高企业成本;四是部分地区招工难、用工贵。
“对于‘天价运费’和‘一箱难求’现象,从国内角度出发可以提高集装箱的供给,提高港口效率,比如深圳海关创新物流模式,加快港口间船舶、集装箱的调拨,从而缓解港口运行压力。”明明补充道。
在刘向东看来,要加快贸易与产业的联合发展,提升我国外贸企业在全球资源配置的能力,优化区域化布局,增强抗风险能力。
展望下半年,明明表示,预计海外仍将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扰动,全球的供需缺口将长期存在。考虑到印度和东南亚国家产能仍受疫情困扰,且短期修复无望,我国的出口替代效应将延续,纺织制品等轻工产品、机电产品等或将继续有所作为。长期来看,产业升级仍然是最大的机遇。国际贸易中,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护城河更深,体现在相对稳定的国际分工和一定的进入门槛,在疫情的外部冲击下这类产品的韧性更足。
“今年下半年进出口同比增速或将放缓,但全年进出口仍然有望保持较快增长。”李魁文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