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红利加持中国智能制造
2015年“中国制造2025”被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到今年已经进入第二个五年了。在沿着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方向前行的道路上,中国制造业摸索了5年,取得了大量突破,但也仍然有比较明显的短板,离真正的“智能化”还存在一定距离。
另一方面,今年4月工信部发布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从发展路径、具体目标和重点任务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划,各省市也相继出台文件、加码真金白银的举措来支持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对行业来说无疑非常利好。
中国的智能制造正处在怎样的发展阶段?面临着什么样的机会与挑战?哪些细分领域有机会率先跑出来?创业者和行业生态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近日,专访了蓝湖资本(BlueLakeCapital)合伙人魏海涛,他为我们分享了对这个庞大产业链的洞察、蓝湖资本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投资逻辑以及给创业者的建议。
四大红利“加持”智能制造持续进化发展
来自券商的研究报告显示,在过去15年时间里,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的全球占比从10%左右一路攀升至25%以上,展现出极大的活力与韧性。
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制造业是推动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核心引擎。但纵观中国制造业发展过程和整体面貌,“大而不精,大而不强”又是一个真实写照。正如魏海涛所说,虽然中国制造业体量非常大,但是发展的质量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在集成电路、高端数控机床甚至新材料等相对比较高端的领域,我们在整个产业链里处在相对比较低的位置,这也是“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颁发的重要背景。
他表示,在这些前提下,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将在未来十年持续推动智能制造领域的演进和发展。具体看来,有四个方面的红利是非常确定的。
首先,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魏海涛指出,中国不仅制造业体量最大,也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全部工业产业分类的国家。这背后隐含的逻辑就在于,我国的制造业场景非常丰富,创业者可以在广阔的应用场景中去发掘商业应用的机会。
第二,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对全球性经济活动的参与度越来越高,中国制造的公司面临的机会也是全球化的,消费电子变迁下的中国品牌正在全球崛起。
第三,优质创业者的人才溢出。例如,国际知名企业在中国的研发部门、本土制造企业的优秀人才等,都为创业团队提供了很好的土壤。
第四,优质的工程师资源。这得益于近年来的高校扩招,整体劳动素质的提高给行业带来非常多的人才储备。这种情况在全球都是不多见的,也给创业团队带来了非常好的人才供给。
“纵观这几个维度,国家的顶层设计之下,行业发展自身有非常强的、重要的底层逻辑支持。在政策和市场两者很好的互动下,整个智能制造领域已驶入快车道,正诞生越来越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原生公司。”魏海涛表示。
关注降本增效和破旧立新国产替代是必经之路
成立于2014年的蓝湖资本是新一代研究驱动的风险投资基金,重点关注包括企业软件、智能制造等领域在内的早期成长型企业。在智能制造板块,这家机构投出过怡合达、超卓航空、精实测控、海富电子、昆宇新能源、甄云科技、哇力机器人等一系列优质项目,在这个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方法论。
事实上,“智能制造”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个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与先进制造深度融合的名词,它不仅是硬件上的投入与升级,算法层面的建设也必不可少。据魏海涛介绍,蓝湖资本核心关注信息化设备、数字化赋能和降本增效等赛道。
在庞大的智能制造领域,蓝湖资本循着存量和增量两大逻辑去发掘细分机会。
魏海涛介绍道,“存量逻辑”指的首先是在巨大市场中找到明确的市场机会;其次,创业公司选择的切入点要有非常巨大的市场空间。重点关注在大体量的市场中,寻找帮助提升行业效率和实现国产化替代的公司。
以进口替代为例,近一两年来这个话题热度相当高,而它其实是中国制造业的一条必经之路。无论是高端制造业的回流,还是来自一些东南亚国家的中低端分流,都让中国制造业必须打造自主技术体系。正如魏海涛所说,中国的制造业已经迈入了技术密集型行业进口替代的阶段。从进度上看,进口替代最先发生是在一些偏装备的行业,例如机器人、半导体装备等。中国自身并不缺乏生产高端产品的能力,进口替代这一趋势也是不可逆的,但是“一定要做好长期跟国外公司竞争的准备,毕竟能否在市场竞争中胜出始终是由产品决定的”。
而增量逻辑,其核心则是在于通过运用新技术,用一种破坏式的创新方式去重构产业链。由此产生的市场空间并不是一个存量空间,新需求都是由技术突破所创造出来的,这种“破旧立新”将带来更大的增长机会。
创业者素质迅速提升多角度赋能被投企业
在蓝湖资本内部,同事们对魏海涛有一个描述叫做“蹲在工厂里的投资人”。在制造业做了十余年的投资,他对于这个领域和从业者的变化都有着深刻的体会与观察。
在谈到智能制造创业者的特点时,魏海涛发现整体创业者的素质在迅速提升。一是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青年才俊,“以前这类人才大部分都被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吸走了,基本不太会出现在工业或智能制造等领域。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红利的逐渐消失,越来越多有能力的年轻人开始去做一些啃硬骨头的事情,这是非常棒的”。这群年轻人没有包袱,做事情有冲劲和活力,核心需要搞定的就是资金和产业资源。另一类则是具有企业家特性的创业者,他们自带资源、资金,有过成功的管理经验,怀抱的格局和做的事情也更加宏大,但也需要避免过于相信过去的成功经验而产生路径依赖。
作为投资人,魏海涛对自己的定位是“副驾驶”,不过多插手团队的管理,而会在公司前行路上的战略产品规划、竞争策略分析、市场变化等方面多为“驾驶员”做提醒和建议。
在他看来,钱在智能制造领域发挥的作用不会像ToC投资那么关键。“因为制造业非常注重产品和技术本身在客户端产生的价值,即便通过大量砸钱,业务的增长也不会像ToC产品那样迅猛。”在智能制造领域创业,一个好的产品路线图对成功与否起着关键性作用,“在工业领域,某个产品或许在某一时间段内存在阶段性垄断的优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可能两三年后产品的优势就不复存在了,这个时候后续产品能不能跟上就非常关键。”
另一方面,由于智能制造领域具有强落地需求,组建一个完整的、有能力的团队也是题中之义。有经验的领导团队、市场、产品、技术等一个也不能少,并且要让他们不断地在公司里面发挥自己的优势跟强项。
在这些方面,蓝湖都会为被投企业提供支持,与创业者的能力形成有效互补。
“智能制造未来的发展核心一定是降本增效,但这也需要时间和过程,作为智能制造领域的投资人要有更多耐心去等待和陪伴创业者找到好的产品和模式。”魏海涛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