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要闻 >

中指院丨2021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报告显示 房企们的拿地姿势变了!

2021-03-18 21:45:12

 

来源:房天下产业网

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土地市场热度较低,企业拿地积极性受挫;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土地市场逐步升温,全年百强企业投资强度有所加大。50家百强代表企业全年拿地金额总量同比增长16.2%,其中招拍挂市场的拿地金额19402.6亿元,占全国300城土地出让金的32.0%;拿地金额占销售额比重均值达到35.0%,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2个百分点,拿地积极性有所回升。

百强企业布局继续回归一二线,拿地聚焦热点城市群,长三角、粤港澳成为新增土储的主要区域。2020年,一二线城市仍是百强企业布局主战场,50家百强代表企业的新增土储权益面积中近六成位于一二线城市,其中一线城市占比4.6%,二线城市占比51.3%,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3个、1.1个百分点。重点布局一二线城市的企业如中海、金茂等,其新增土储权益面积中超八成位于一二线城市,滨江、宝龙等企业一二线城市新增土储权益面积占比增长超20个百分点。

长江中游及粤港澳大湾区新增土储权益面积分别为8576.3万平方米、4915.3万平方米以及3940.5万平方米,占全部新增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2.8%、13.0%和10.5%,其中粤港澳大湾区成为2020年的投资热点,其新增土储同比增长64.6%。武汉以超1400万平方米的新增土储面积成为50家百强代表企业布局最集中的城市,西安、重庆、杭州、广州等热点一二线城市投资热度依旧,新增土储面积均超900万平方米,粤港澳大湾区中的三四线城市佛山、惠州的新增土储增幅明显,跻身50家百强代表企业新增土储面积前十城市。

随着土地成本高企、城市分化进一步加剧,百强企业积极探索多元拿地渠道,通过合作、收并购、旧改、产业新城、TOD等方式获取土地资源。

百强企业通过合作拿地,共同分担投资资金并分摊风险,以更少的资金撬动更多资源。2020年,50家百强代表企业在招拍挂市场中的拿地权益比例仍维持在81.5%的较高水平,与去年基本持平。未来,供地“两集中”政策叠加“三道红线”等融资新规,对企业的投融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或将更愿意选择合作拿地,缓解资金压力平摊投资风险。

收并购总量缩减,百强企业仍为收并购主力军。2020年,约149家房企作为买方参与收并购,涉及的交易金额约2338.1亿元,百强企业收并购占比为32.5%。从收并购企业来看,头部房企和大型国企、央企收并购力度强势,碧桂园、招商等头部房企热衷收并购,金茂等大型国企央企受益于融资成本低等优势,积极补充优质资产,收并购金额较高。从收并购对象上来看,百强企业收并购对象中七成左右为房地产开发项目。此外,部分企业则通过收并购来加强其多元化业务,以物业服务项目为标的的收并购成为百强企业2020年以来的交易新方向,收并购成为百强企业扩张物业服务规模的最直接方式。

百强企业继续发力旧改、产业、文旅、轨交领域,多渠道获取项目资源。一方面,百强企业抢滩布局旧改,如碧桂园、保利、恒大等企业在广州、珠海、佛山等地中标旧改项目,其中保利在广州花都三东村项目预计总投资300亿元。

另一方面,百强企业利用产业新城、文旅等产业拿地,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如万科中标沈阳多个产业园项目。此外,随着国内规道交通行业的发展,TOD领域成为企业布局新蓝海,如万科与深圳地铁成立合资公司、龙湖与武汉地铁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深化TOD领域布局。

在房地产行业快速扩张期,规模扩张是房企的主要诉求;随着市场趋稳、调控政策的出台,房企从追求规模转换到规模与效益并重;2020年“三道红线”等监管政策的持续出台,企业未来发展逻辑也必将重塑,过去的土地红利和金融红利远去,行业进入了管理红利时代,正式将严控风险提到战略目标高度上,未来将更加注重规模、效益及防风险三者的均衡发展,以期在稳定中谋求可持续发展。

更多详情请点击:2021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成果发布会暨第十八届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家峰会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