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金视界:不懂交易心态的话,学再多投资知识也是徒然的(上)
随着疫情的蔓延,世界陷入某种“躁动的不安”,美联储的救市举措,使得市场从短期“流动性紧缺中”恢复过来,似乎市场又回了年初水平。难道这是1987年行情的重温么?市场经过短期的急速下挫将重拾上升轨迹?
跟随何界一起学习交易心态,本次学习将分为两章来讲。
回眸历史的时候,确实常见惊人的相似之处,但也从来不是简单的重复。随着国际金融市场联动性的增强,对于投资者的素质要求更高了。在很多情况下,不仅要求投资者具有基本的估值判断力,财报识别力,还要领悟“微妙的交易心态”。
(股金视界-何界)
一、面对波动中的“浮盈与浮亏”。
面对节后的市场震荡,很多人心情忐忑。当“波动”真正袭来的时候,持有的淡定随着波动的扩大而消失,躁动成为心底的一种本能,那种煎熬夹杂着对“智商和人格的羞辱”,会轻易摧垮一个强者。
证券的浮亏在有些时候对人的折磨,甚至要超过实体经营的确认性亏损。因为似乎浮亏随时给人一种“可能涨回来的期盼”,但当等来的结果为“再度下跌”时,那种对人性的戏谑简直可称为“痛不欲生”。
这种对情绪的折磨,常常让智者失态,让沧桑者泪流,让奋者颓然。财富蒸发的悄无声息,就像“被市场抢走了一样”。大多数人都把“浮盈”当做“半揣兜里面的钱”,所以形成了锚定感,而且很多时候,即使刻意保持理智,也很难阻挡“畅想的发生”,毕竟挣钱的感觉如此美好,那是一种“难以忘怀的自我实现”。
也正是因为这样,当产生浮盈时,人性中的上进心,会促使人们“更加努力”,可能产生加筹追涨行为,这种心里暗示用历史的后视镜来看叫做:贪婪。
也被无数价投类书籍定义为一种“幼稚或者不成熟”,但当其发生时,看不出半点“违和”,因为在浮盈的扩张期,任何理智都要让位于利益的喷涌,那种“猜对行情走势的预期先知性”,夹杂着成长的浮盈,会让人本能的体验到人生之快意。尤其带着滤镜思维回望现实世界的平庸时,会越发觉得自己幸运。
(股金视界-何界)
二、盈利的初体验
可能在前几次,投资者也会比较谨慎,直接获利了结。当交易的盈利第一次揣兜里时,再看那些年化4%-5%的银行理财,发现自己再也提不起兴趣,很多书上,也把这叫做:贪婪感的醒觉。
但其实,在何界看来这是一种“残影效应”,人性选择性的记忆起那些高光时刻,因为相对于整体略显惨淡的人生,挣快钱的记忆总是印象深刻。
于是很快,前期了结的交易者,马上会意识到自己已经离开不了这个“资本游戏”,一来是被很多书籍描述过的“挣钱快感”所吸引,二来其实很少被提及,就是:自我主导人生的醒觉。
在交易的过程中,投资者是参与者,虽然交易电脑成交,甚至手机也能操作,但毕竟全程都是投资者“自我决策”,对于很多昏昏沉沉的上班族来说,这种类似于“做生意”的感觉实在奇妙,似乎自己就是boss,参与决策并承担结果。这是一种不易被察觉的体验,冥冥之中唤醒着那些沉睡的自我。
于是一般只要在市场中体验过一次“盈利”的人,其实往往这辈子都会被其所吸引,偶尔也会因为亏损退出一会儿,其实更像是一种“中场休息”,他会向人言说:戒烟戒酒戒交易。但往往在人性本质的诱导下,他会默默回归那里,带着一种特殊的期许,就像去见一位久别的老友。
(股金视界-何界)
三、仓位太轻的触动
投资者往往在第一次“初尝甜头”后,心情复杂。一方面回味着“不劳而获”的爽然,一方面又惆怅于初次投资本金过少的尴尬。一种加仓的冲动酝酿着,如同一种躁动,这种怅然其实就是“资本配置思维”的醒觉。
其实所谓的配资就是“对仓位问题的醒觉”。这个和资产大小无关,即使很小的钱,也一样面临“加减仓的问题”,所以本质是一样的。
盈利结果让人们体验到了“资本利得的曼妙”,同时扩大盈利的冲动,让人们本能的感知到“加仓的诱惑”。但亏损的概率依然笼罩于未来,所以这种“得与失的矛盾性”提醒着真实世界的复杂,对投资的理解,如果没有哲学层次的顿悟,很难再上一个台阶。
因为本质上,这个游戏不关乎“赢或者输的次数,而只会关乎赢的时候赢了多少,以及输的时候输了多少”。所以必须降低出手的频率,以免陷入“概率论的随机游走”,但是当机会真出来的时候,也要“绝然地”加大投入。
说这些对于初学者而言,可能有些深奥。在此刻,投资者握着浸满汗水的本金,很可能增加投入,毕竟前期微小的盈利给了他信心,同时由于生活的压力,时不待我的紧迫感转化为一种责任感赐予人一种特别的感触,那种“证明自我的决心”才是补仓的重要推手。这点书上往往也写的不清楚,因为一般都用“贪婪”一词掠过,并没有说清楚“命运对人生的感召”。
(股金视界-何界)
第一部分的内容,何界就讲到这,如需了解更多内容请搜索“股金视界线上栏目”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