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旅游蓬勃发展 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
研究报告分析,我国冰雪旅游正蓬勃发展。专家认为,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我国居民需求,还应进一步提升冰雪旅游文化内涵、培育市场主体、增加产品和服务供给、完善治理体系。
冰雪旅游蓬勃发展
中国人的冰雪旅游季通常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
中国旅游研究院5日发布《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0》称,2018至2019冰雪季中国冰雪旅游人数已达到2.24亿人次,冰雪旅游收入约为38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7%和17.1%。
数据显示,我国冰雪旅游人数和市场收入连年录得两位数增长。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此前测算,2017年至2018年冰雪季中国冰雪旅游人数达到1.97亿人次,冰雪旅游收入约合人民币3300亿元,分别比2016年至2017年冰雪季增长16%、22%。
马蜂窝旅游网大数据显示,2018至2019雪季,中国游客对“滑雪”关键词的关注度同比增长19.06%,境内各大滑雪场整体热度上涨111.9%。而2019年11月,新一季的冰雪季开始以来,“滑雪”关键词旅游热度上涨了21.7%。
业内人士认为,在2019至2020年冰雪季冰雪游热度将持续升温。中国旅游研究院和携程旅行网联合发布《中国冰雪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20)》分析,结合截至1月份携程平台上万条冰雪旅游产品和千万级跟团游、自由行、定制游和门票玩乐数据看,冰雪游呈人数快速增长、消费明显升级的趋势:一方面,跟团游仍是冰雪旅游主流,占比达到了62%;同时也有30%的游客选择自由行追求更加自主的旅行安排;8%的游客则选择了更高端的出行方式,通过定制来获得更人性化的体验。另一方面,随着冰雪旅游的不断成熟,旅游产品不断增多,客单价也在提升。例如,厦门、深圳冰雪游客人均单次花费超过6000元,上海、珠海游客也超过5600元,折射人们更愿意为好的体验埋单。
驴妈妈旅游网近日预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的冰雪旅游产品预订人次同比增长47.9%,国内游以北京、哈尔滨、乌鲁木齐、呼伦贝尔、延边等预订最为火爆;周边游产品中,无锡、扬州、绍兴等地的冰雪乐园让长三角游客近距离感受冰雪乐趣;在出境游方面,欧洲的阿尔卑斯山、日本北海道以及北美多个冰雪游圣地都受到游客热烈欢迎。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随着北京冬奥会越来越近,冰雪旅游越来越热。从供给来看,2018年,我国滑雪场馆数量达到742家,总滑雪人次达到2113万。市场潜力的释放,有效调动了地方政府发展冰雪旅游和社会力量投资冰雪项目的积极性。重庆、上海、广州等中部和南方地区,出于经济和民生的考虑而规划市内雪场和室内冰场。融创文旅则规划在全国布局六家雪世界,其中无锡、广州、哈尔滨三地已经投产运营,累计接待126万人次。
还需多措并举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
不过,专家分析,冰雪经济还处于市场导入期和产业培育期。成熟的市场是以国民大众的日常消费为基础的,完善的产业体系则需要从研发、创意、制造、建设、运营、推广等产业链条出发,形成产业积聚效应。而高山滑雪、跳台滑雪、冬季两项、滑冰、冰壶、冰球等专业运动的观众基础还不够厚实;从调查数据和典型案例来看,各地发展冰雪旅游不同程度存在着重场馆建设、轻研发制造,重资产投资、轻运营体系等问题。
戴斌建议,发展冰雪旅游,既需要保障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所需要的专业装具和专业场地、商业性的冰雪休闲场馆和冰雪旅游项目,也需要满足大众对冰雪休闲的参与感和满意度,为居民在冰上玩乐提供安全保障。
其次,戴斌说,应增加冰雪旅游的文化内涵,持续提升冰雪旅游的服务品质和产品丰度。从长期来看,发展冰雪旅游还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引领和文化创意的力度,还要发展夜间经济,培育冰雪资源富集区的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景。
再次,应完善冰雪旅游产业体系。冰雪产业不仅仅是运动场馆,还需要规划产业链上游的教育、研发、创新、策划、咨询、设计、投资、装备制造,以及产业链下游的场馆运营、赛事管理、推广、销售、企业形象建设、公共关系等环节。咖啡馆、餐馆、酒店、民宿、购物店、旅游厕所等接待设施也有待丰富供给。
“应坚持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不断完善国家和地方冰雪旅游的治理体系,持续提升产业和社会冰雪旅游治理水平。”戴斌说。
携程玩乐事业部华北区域总经理殷航说,旅游平台正在冰雪旅游领域不断发力,通过推出打包类旅游产品,覆盖全球雪场、冰雪景区和民俗等产品,为冰雪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而依托丰富的产品内容,也能够为冰雪游客提供全面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