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要闻 >

工业结构不断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产业升级呈现新特点

2019-04-23 10:07:0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1949年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了多个GDP两位数增长的黄金时代。2018年中国的GDP总量突破了9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如此高速的经济增长下,经济发展的质量也备受关注。经过70年的发展,我国成功从低收入国家迈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事实上,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结构调整始终贯穿于经济发展,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升级,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

“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升级日益呈现出高端化、品牌化、融合化、平台化、绿色化的特点。”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杨建国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我们的传统产业不断优化升级,与时俱进;另一方面,新产业、新模式也在不断壮大,成为发展新动能,产业整体转向高附加值的产业领域或产业链环节。

经济结构实现重大变革

1949年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摸索。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们也越来越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经济结构也不断优化、变革。

首先,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转向依靠三次产业共同带动。

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实现了由单一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变。

工业结构不断向中高端水平迈进。2017年,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12.7%和32.7%,分别比2005年提高0.9和4个百分点。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201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2018年,服务业比重提升至52.2%,高于第二产业11.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

其次,需求结构持续改善,经济增长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总量小,基础设施落后,对外开放程度低,需求结构很不稳定。近年来,内需拉动作用显著增强。

2017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0.9%。消费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压舱石”。2018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6.2%,比上年提高18.6个百分点,相较于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2.4%)高出43.8个百分点。

投资内部结构优化,民间投资、制造业投资都加快增长。

再次,区域结构优化重塑,地区协调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积极推进,新的经济增长极增长带加快形成。

此外,我国的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成长。战略性新兴制造业、战略性新兴服务业都保持较快增长。新能源汽车、光纤、智能电视产量大幅增长,网上零售额增长超过20%。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取得积极进展。能耗强度继续下降,2018年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1%,清洁能源消费量比重上升。

产业升级呈现新特点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公开表示,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持续显效。据他介绍,我们已提前超额完成全年压减钢铁产能3000万吨以上,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的目标任务。去杠杆也稳步推进,去库存效果明显。伴随着去年相关部门一系列减税降费举措,降成本继续显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继续下降,全国企业和个人减负的总规模超过年初预计的1.1万亿元,达到1.3万亿元。此外,“补短板力度加大。生态环保、农业、社会领域投资都加快增长”。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产业结构升级也呈现出新特点。除了上文提到的“高端化”外,杨建国告诉记者,产业结构日益向产业品牌化方向发展,并且成功涌现出一批品牌化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

其次是融合化,过去几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领域快速渗透融合,有力推动了制造业的服务化转型,催生了一批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生产性服务业逐步壮大,服务型制造业持续爆发性增长。

再次是平台化,从过去的企业、协会等传统组织形式,向生态圈、开放平台、产业新城、产业集聚区等多种新的模式升级,而这些升级指向了统一平台和共同发展的生态圈。

在绿色化方面,杨建国说:“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

尽管我们的产业结构已经大大优化了,但杨建国表示,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依然薄弱,包括创新人才数量不高,关键性人才不足,创新质量有待提高等,整体与创新驱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另外,发展空间日益逼仄,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回流与中低收入国家争夺中低端制造转移同时发生,对我国形成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

针对这些不足,他认为,我们首先要做好营商环境,努力营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打破不必要的市场壁垒,加速统一市场的形成,加快实现产品、要素、人员的自由流动,同时保持产业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更多地转向依赖市场,发挥企业的自主创新;另外,要逐步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以创新为技术进步的核心,通过创新增强产业的吸收能力,促进我国整体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