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通教育业绩增长乏力 欲坚持收购吴晓波频道
3月17日晚间,全通教育发布公告称,正筹划以发行股份方式购买杭州巴九灵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巴九灵公司”)96%股权,同时拟募集配套资金。
在业内看来,此次收购或为全通教育推动业绩增长的惯用手段,由于主业业绩增长乏力,全通教育迫切需要通过并购来获得业绩持续增长。而另一方面,以知识付费为主业的巴九灵公司业绩如何尚不知晓,虽然知识付费目前被市场看好,但业内对知识付费盈利模式尚为定论,前景并不太明朗。
业绩增长乏力,依赖并购
全通教育2014年1月21日登陆创业板,主营教育信息化业务、校园服务业务以及继续教育业务。在“互联网+”这股风潮下,全通教育凭借“在线教育”,股价于2015年5月13日攀升至467.57元/股,成为彼时沪深两市第一高价股。随后股价暴跌,商誉减值,大量投资者损失惨重。
如今,全通教育业绩低迷,亟需求变。
2月20日,全通教育发布了2018年度业绩快报,2018年全通教育实现营业总收入8.33亿元,同比下降19.17%;净亏损6.21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6629.16万元,同比下降1037.51%。
根据公告,2018年,全通教育净亏损6.21亿元,出现亏损主要是以商誉减值为主的资产减值损失所致,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基于谨慎性原则,对并购的子公司进行了初步商誉减值测试,初步估算商誉减值金额为6.43亿元。
对于此次并购,国金证券教育行业分析师吴劲草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全通教育过去几年,业务没有找到一个特别明晰的增长点,现在靠并购来实现业绩增长也是不得已的一种办法,在2016-2017年就试图并购过一个大型的留学服务公司,但是并没有成功。”
目前业内对于全通教育收购巴九灵公司存在较大质疑,不少观点认为由于双方业务难以协同,未来前景不甚明朗。对此,吴劲草表示:“双方业务能否产生协同现在还不好下定论,但是全通教育确实是需要通过并购,来实现一个业绩的增长。”
“全通教育其实是做系统服务的,不算是做K12教育的,比起教育公司,其定位更偏向软件公司,是应用于教育的软件服务。过去几年,其主要都是通过并购来进行业务多元化,这个战略是有惯性的,资源的倾向性也更倾向于多元化业务。”吴劲草指出。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全通教育自2015年以来,共涉及20起并购。其中,最近的并购案“步履不停”被认为是全通教育支柱业务“校讯通”业务发展受阻所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全通教育上市之初的主营业务为借助“校讯通”提供家校互动信息服务,2010年至2013年间该项业务的营收占比均在96%以上。不过,随着“教育乱收费”事件不断曝出,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陆续发文,明确学校不得为“校讯通”入校提供便利条件,进而要求对有偿使用的“校讯通”清理整顿,支柱业务发展受限的全通教育被迫转进新领域。
知识付费盈利模式尚待验证
杭州巴九灵由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于2014年7月成立,并于2018年3月改制为股份制公司,旗下运营着知名自媒体“吴晓波频道”,这也是杭州巴九灵的核心资产。此外,巴九灵旗下的产品还包括美好+、百匠大集、巴九灵大头频道。
第一财经记者查阅启信宝发现,杭州巴九灵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7500万,法定代表人为吴晓波,股权结构上,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最高,占14.9%,吴晓波与邵冰冰分别持股12.8%。
不过,邵冰冰通过交叉持股,最终持股比例为19.18%,因此,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疑似为邵冰冰。记者查阅启信宝还发现,巴九灵公司还有两条开庭公告,其中一条为知识产权权属侵权纠纷,巴九灵为被告。
2018年,许多A股上市公司一度掀起对公众微信号的热情,包括瀚叶股份(600226.SZ)、利欧股份(002131.SZ)、骅威文化(002502.SZ)等公司因为天价收购意向而名噪一时。
当时,原本主营业务为农药、兽药的瀚叶股份宣布,拟作价38亿元,收购拥有981个微信公众号的深圳量子云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利欧股份则是公告称,拟以现金逾23.4亿元,收购微信自媒体内容营销公司苏州梦嘉传媒有限公司75%股权,其中苏州梦嘉的估值达到了31.20亿元。骅威文化的公告,要花15亿收购旭航网络100%股权。旭航网络的收购增值率高达4794%,半个月前其估值还不到8亿。
值得注意的是,三家公司公布收购方案后,都收到了证监会或交易所的问询函,其大意都是问高溢价收购标的公司是否合理,要求给出解释。面对“天价收购”质疑,一开始公司的回复都坚持称作价合理。不曾想到的是,在去年10月、11月期间,这三家公司收购微信营销公司的计划就全部宣告终止。
而此次全通教育筹划以发行股份方式购买巴九灵公司,虽然双方业务能否协同目前尚不好说,但知识付费商业模式尚在验证中,全通教育此次收购无疑是走了一步险棋。
“知识付费是一个现在还需要持续验证的市场,前景肯定是广阔的,但是目前还需要验证,之前验证还不够”吴劲草表示。《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指出,当前知识技能分享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存在很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是内容泛娱乐化。少数知识付费平台发挥明星效应,通过满足用户的猎奇心理提升平台活跃度,背离了知识分享的初衷,对众多拥有知识盈余的专业人士产生了挤出效应,甚至出现高质量用户逃离现象。
喜马拉雅联合创始人余建军曾向记者表示:“对于当下的内容创业者而言,叫好不叫座还是最大的痛。如今的内容创业者获取用户的难度越来越大,同时也面临内容没有合适的平台体现价值、获得尊重的尴尬。”版权保护也存在一定问题。在各类知识传播新载体大量涌现的同时,对于版权的界定相对模糊,保护力度还比较薄弱。如何做到最大限度防止原创知识被抄袭成为知识付费发展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