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集装箱”破解中欧班列冬运难题
日前,一辆满载电子产品的中欧班列从重庆出发,驶向欧洲。这趟列车上,装载电子产品的集装箱并非普通的铁路运货箱,而是一款能够独立蓄热并控制温度的“特种集装箱”。
记者从总部位于深圳的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集集团)获悉,这款由其旗下子公司——青岛中集特种冷藏设备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特种集装箱”目前已经向全国客户交付800多台,为解决中欧铁路极寒天气下无法运输电子产品、实现货运常态化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据了解,此前从中国西部开出的中欧班列,经过亚欧大陆桥时,沿途高达70℃的温差往往导致部分货物无法在冬季运输。
以中欧班列(重庆)为例,开通初期,货源主要以IT产品为主。IT产品对低温敏感,存放温度不能低于零下20℃。而“中欧班列(重庆)”沿途极低温度可能达到零下40℃,最高温差达到70℃。如此极端的低温和巨大的温差,将对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器等产品的性能造成破坏,严重影响货物运输安全。
“这一问题一度是新亚欧大陆桥无法常年稳定运行的最大挑战之一。”负责此款集装箱开发的中集集团技术人员张洪春说。
张洪春介绍,独立蓄热控温集装箱技术,利用冬季中国内地与中亚、欧洲地区之间自然气候温度差,采用高效相变蓄热技术。发货时相变材料在重庆等西部地区相对较高温度环境下熔化蓄热,而当班列经过中亚、欧洲的寒冷地区时,相变材料凝固放热以保持集装箱内部较高的温度。
集装箱蓄放热控温过程无须机械部件工作,也不消耗外部能源,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环保性和经济性,让西部中欧班列不再受季节影响。
2013年,青岛中集冷藏开始批量生产并投入“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的中欧班列使用。当年冬天,首批有40多台箱子投入到中欧班列(重庆)使用,货物运输时间也从过去海运的45天缩短到铁路运输的15天。
从2016年开始,中欧班列(成都)开始大规模使用独立蓄热控温集装箱。张洪春介绍,截至目前,青岛中集冷藏已经向全国客户交付800多台这款集装箱。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欧贸易加快发展,国际物流需求快速增长。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26日,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突破1万列,到达欧洲15个国家的43个城市。
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的《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力争到2020年,集装箱铁路国际联运总量中班列占比达到80%。
作为中国集装箱行业的龙头企业,中集集团生产的集装箱在全球市场份额的占比超过50%。近年来,中集集团根据中欧班列客户的需求,定制研发了一系列“特种集装箱”,包括多式联运恒温箱、独立蓄热控温集装箱、花卉运输箱等,实现了电子产品、植物、“冻品+鲜活”等全品类物品的运输。
“随着全国各地中欧班列开行次数的逐年增加,国内越来越多笔记本、液晶屏、打印机、手机等电子产品将出口到欧洲。在这种背景下,相信特种集装箱的市场前景会越来越好。”张洪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