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奶业质量报告:奶源质量安全水平大幅度提升
8月22日,中国奶业协会联合农业农村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共同发布《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18)》。报告指出,我国奶源质量安全水平大幅度提升,生鲜乳和乳制品质量安全水平处于历史最好时期。报告显示,2017年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查食品样品23.33万批次,总体平均抽检合格率为97.6%。其中,生鲜乳抽检合格率 99.8%,三聚氰胺等重点监控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连续9年保持 100%,乳制品抽检合格率99.2%,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合格率 99.5%。
在具体指标方面,2017年农业农村部对4300余批次生鲜乳样品进行监测, 乳脂肪平均值为3.80g/100g,乳蛋白平均值为3.23g/100g,菌落总数平均值为31.3 万CFU/mL,体细胞数平均值为30.9 万个/mL。这些主要指标都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
农业农村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北京)中心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王加启对中国商报记者介绍说,乳脂肪、乳蛋白、菌落总数、体细胞平均数是国际公认的衡量牛奶品质的四大标志性的指标。乳脂肪、乳蛋白作为营养指标,其水平高代表我国奶牛养殖水平的提高,菌落总数、体细胞平均数作为安全指标,其水平高代表我国牛奶的污染程度较小。
而这背后是乳业质量安全的严格监管。资料显示,我国已经连续9年组织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和专项整治行动,监测范围覆盖所有奶站和运输车,落实“确保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安全六项措施”,强化婴幼儿乳粉奶源监管,2017年抽检生鲜乳样品2.3万批次,现场检查奶站1.03万个(次)和运输车0.83万辆(次)。严格进口乳制品监管,未准入境乳制品244批次,并已全部按要求退货或销毁。
此外,奶牛养殖环境和卫生条件是保障生鲜乳质量安全的基本要求。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奶牛存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7100个。全国规模牧场100%实现机械化挤奶,比2012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90%配备了全混合日粮搅拌车,同比提高了3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奶业质量水平提升的同时,行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标准化、规模化、组织化水平不断提高,行业的集中度提高,品牌创建成效显著。
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奶业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标准化、规模化、组织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国荷斯坦奶牛平均单产7吨,同比增长0.6吨。存栏100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8.3%,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规模牧场100%实现机械化挤奶。奶农专业合作社达到16181个,同比增加0.9%。
此外,乳制品加工业集中度不断提高。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规模以上乳制品加工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611家,同比减少16家,比2012年减少39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108家。2017年规模以上乳制品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590.4亿元,同比增长6.8%,比2012年增长43.5%;利润总额244.9亿元,同比减少3.27%,比2012年增长40.7%。
而D20(中国奶业20强企业)企业已占据了我国奶业的半壁江山,报告显示,2017年D20企业自建牧场荷斯坦奶牛存栏150万头,占全国的22%;生鲜乳收购量1545万吨,占全国的60%;销售额2000亿元,占全国的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