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要闻 >

发力小微企业贷 360借条IPO前夕“跑马圈地”

2018-08-23 09:18:00

 

来源:时代财经

后来者正在追赶,继消费金融后,360金融近期又将业务版图扩张到了小微企业贷领域。据媒体消息,在360金融借条APP上,已注册用户在完善淘宝、京东等电商信息后,可获得线上“提额”,最高20万元信用贷款,这可视为360金融壮大借条业务的又一举措。

作为360金融的主推业务及流量担当,360借条据传已在内部实现拆分,并计划IPO。在此背景下,显然单一的现金贷业务并不能满足资本市场对于360借条业务的想象,消费金融、小微企业贷等业务的补足构成了360借条上市前的重要一环。

丰富金融版图

360金融开展小微企业贷得到了相关负责人的证实。据该负责人向媒体介绍,该平台已于今年2月份开始试水小微金融业务。目前该业务仍处于试运营期间,整体业绩指标良好,可能将于近期正式发布产品上线的消息。

除了涉足小微企业贷之外,事实上360金融扩张业务版图一直动作不断。就在前不久,360金融还将业务的触手伸向了场景消费金融。据媒体报道,360金融曾在各大招聘网站招募分期电商相关人才。此外,360借条APP上线了分期商城,包括家居、手机、数码、箱包四大分类,场景分期购正式落地。

据悉,目前360金融业务布局主要包括3大板块,分别是贷款服务类“360借条”、理财平台类“你财富”以及导流类“贷款导航”。除此之外,360金融在保险、股票资讯等领域也有涉及。

而在上述诸多业务中,360借条是360金融的业务重点与流量担当。据360金融2017年财报显示,2017年360借条贷款发放近400亿元,并实现单月盈利。360金融预计2018年贷款发放将达到1000亿元规模。此外,截至目前360借条放款用户已超百万。

360借条的业务模式是,联合相关金融机构以合作放款的形式开展业务。比如通过旗下奇飞翔艺(北京)软件有限公司参股持牌机构晋商消费金融,360借条帮助其获客、做好前期风控,金融机构则在背后提供放贷资金。据了解,站在360借条背后的金融机构达20余家。

然而,对于本质上属于现金贷业务的360借条来说,受严监管影响,其经营前景未来仍存诸多不确定性。从这一角度来看,拓展消费金融、小微企业贷业务,成为了360借条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当前的政策以及市场环境下,只有结合消费场景的消费金融业务才能具备持久的生命力”,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而小微企业贷则是响应了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号召,这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向,也是得到监管鼓励与支持的发展方向。”

欧阳日辉补充说,“360金融拓展场景消费金融、小微企业贷业务,一方面符合政策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充分挖掘、利用了360金融以及360集团的优势,丰富了其金融场景体系,具备一定的市场想象空间。”

意在IPO?

时代财经注意到,无论是场景消费金融业务,还是小微企业贷业务,都依托于360借条APP开展业务,这也意味着上述两项新业务有可能从属于360借条业务线,这也符合当前现金贷业务转型的趋势。

而对于360金融来说,将消费金融、小微企业贷纳入360借条体系,则或许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2018年7月中旬,360借条从360金融完成拆分独立化运营,拟计划IPO的消息不胫而走。

尽管这一传言尚未得到360金融官方证实,但也并非空穴来风。360金融董事长刘威曾公开表示,360金融集团更像是一个孵化器,在内部孵化项目,哪个做得好就拿出来IPO,别的业务继续探索。

刘威称,360借条坏账率低于千分之五,2018年将实现1000亿的贷款规模,8到10亿元的利润,这是360借条能够独立拆分上市的底气。

但也存在现实难题:现金贷平台独立上市并不具备可行性。业内人士指出,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下,特别是《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下发以后,现金贷行业遭遇强监管,众多平台被整肃,国内上市的可能性不大;另一方面,行业暴利的情形一去不复返,利率受到严格限制,坏账率高企,即使是境外上市,也已在资本市场面前失宠。

消费金融、小微企业贷成为了360借条上市前,补足金融业务短板的重要一环。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今年4月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显示,中国当前消费金融市场规模估计接近6万亿元,如果按照20%的增速预测,中国消费信贷规模到2020年可超过12万亿元。而据工信部统计,我国40.7%的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中小微企业正规部门融资缺口接近1.9万亿美元,融资缺口率达43%。

场景消费金融和小微企业贷市场存在的巨大发展潜力,也是360借条业务未来的想象空间。

欧阳日辉认为,360借条上市之路或许并不会太快,但其开拓场景消费金融以及小微企业贷等新业务十分有必要,“金融产品的丰富性与想象力将会给企业估值增色不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