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要闻 >

“军转民”“民参军”步伐加快 军民融合发展持续释放新动能

2018-08-01 10:26:00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在2018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军民科技融合成就”展厅内,一款体重还不足5克的胶囊胃镜机器人赚足了眼球,其小小的身躯里集成了磁控技术、光电技术和无线传输技术等100余项国内外专利。此款机器能够做到360度无死角高清拍摄,精准检测胃部环境。据悉,目前国内已有近千家医疗机构开展胶囊胃镜检查,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高铁列车一般的无人驾驶卡车编队,性能多样的空中飞行器,在人工智能的调度下,无缝对接,接力完成配送任务……今年5月底,在2018全球智慧物流峰会现场,菜鸟ET物流实验室宣布“驼峰计划”,与一汽解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团队、速腾聚创等多家公司联手,共同推进无人设备量产,打造一张囊括无人车、无人机的新型立体智慧物流网络。会上,长鹰系列无人机向人们展示了未来无人机在构建智慧物流网中的重要用途。

迷你检测仪、物流无人机,昔日这些少为人熟知的技术,今天正乘着军民融合的“东风”渐渐进入百姓生活。据报道,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发布消息称,“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实施三年来,通过军民融合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多项成果,突破一大批核心技术。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成为打造经济转型的新引擎。

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自军民融合发展在2015年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国家不断推动军民融合发展。2017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设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从政策发布和实施情况看,军民融合发展已经进入落实阶段。

方正证券军工行业首席分析师段小虎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军民融合”主要包含两个层面内容。一是“军转民”,即军用技术在民用领域的拓展。由于军事工业需求主要导源于国家机器的武库建设,分为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两个维度。在国防实力须补缺补强与地缘政治形势紧张的年代,这种高景气的军事建设需求能够较好地维持军工行业的存活与发展,并使得国家国防实力得到不断增强。若从一个超长期角度来看,如果需要维持军工行业的长期存活与不断创新发展,则有必要将军工体系内的先进技术应用于民用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如此既能够保证军工行业的血液鲜活,也能够使得民用产业获得先进军工技术的反哺,是一个利国利民的重要战略方向。

另一个层面则是“民参军”。我国民间制造业实力自改革开放以来获得长足发展,将民营企业的制造能力运用于国防军事工业制造体系内大有可为。一是,社会生产资源获得在国防制造体系内部的合理导入,社会资源中先进生产能力也弥补了国防制造体系的不足;二是,在军工生产金字塔体系中引入民营企业的竞争,也有利于提升整个国防军事工业的发展效率,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因而民营企业的“参军”也将对我国军事工业发展构成正面促进作用。

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十二五”期间,各大军工集团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迅速,军民品产值比值稳定在3∶7,高技术产业占民品比重逐年提升到50%。其中,一批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重大实验设施实现共享,军工外部配套率和民口配套率得到提高,促使军工科技成果向民用领域转化。民营企业进入军品领域的主要方式有依靠自身技术优势切入,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进入,通过收购已有资质的相关企业进入。截至目前,国内已有近4000家企业参与到国防军工建设中。

段小虎表示,随着2018年军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军工科研院所改制以及军品定价机制改革的相继破局和有序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继续深入推进,军工行业国企龙头或将迎来投资机会。

“军工行业的改革将大大提升军工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国家军工企业的军转民将使得军工企业的长期成长性获得足够保障,使得军工企业的基本面稳中而又更加向好发展。随着中航沈飞(600760)等总装企业在混合所有制方面的破局、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58所)在院所改制方面的实质进展,后续越来越多的军工总装或零部件企业、军工科研院所将有望迈出改革的实质步伐。”段小虎表示。

新时代需要军民融合发展

现阶段提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既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也是谋求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综合来看,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水平有很大提升空间。”来自华安证券(600909)的行业分析人士表示,随着军民融合政策体系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军民融合将逐渐进入深水区。未来“民参军”的内涵和深度将不断延伸,军工院所的改制将逐步落实,“军转民”技术将陆续释放,军民融合将迎来快速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在专家们看来,军民融合是军民良性互动的必然选择,也是国防建设与经济发展的有效结合。首先,军民融合是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军民融合本质上是一种协调、统一国家系统运行功能的重要指导理念,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协调、动态转化、功能通用。

其次,军民用技术界限趋于模糊,军民资源共享成为最佳选择。这种趋同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民用经济与军工经济的良性互动,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军事效益和安全效益。

再次,军民融合发展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家经济环境和市场体制越来越开放,“军民分割”的发展模式不再适合当前实际情况,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是必须高度重视的战略选择。

国防科工局总工程师龙红山此前表示,军民融合发展是国家按照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紧密相关性,统一富国和强军两大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统合经济和国防两种实力,将有限的社会资源转化为双向互动的生产力和战斗力,做到“一份投入、两份收益”。

军民融合成果“落地开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呈现整体推进、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重点领域融合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特别是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领域,积极吸纳全社会优势资源。

数据显示,目前,在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中,民口企业占到总数的2/3以上,其中优势民营企业占比接近一半;“民参军”企业承担任务的领域和层次也不断拓展,一些民营企业在微小型、无人系统和微纳米等前沿关键技术领域逐步发挥重要作用。

到目前为止,中央层面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细化落地。“军转民”侧重于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资产证券化和国防工业核心技术军转民用;“民参军”更倾向于民企参与体系配套和军工企业改制、军民用技术科研合作及产业化应用。

在地方层面,据有关报道,自2018年年初,四川、上海、山西、陕西、佛山等省市相继成立了或酝酿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或投资基金,整体规模已经超过几百亿元。这些基金多数采取市场化方式运作,支持军民融合重点项目建设,其中比较有名的有上海市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山东军民融合产业基金等。

在军民融合与创新驱动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不久前,北航联合北京市海淀区、山东省泰安市等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发起设立北京长鹰新趋势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该基金负责人表示:“从全国来看,目前已有多家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纷纷成立。我们坚定看好这一行业。我们将充分发挥北航在军民融合与科技创新领域的综合优势,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重点挖掘军工、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医工交叉等行业优质标的,以促进产业发展实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

此外,军工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取得新实效。民用航天、民用飞机、民用核能和高技术船舶产业持续发展,卫星导航和遥感应用、海洋工程和科考装备、网络信息安全、智慧城市等军工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上,成效也逐步显现,突出体现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方面,像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项目,都集聚了军工集团、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军地优势科研力量。

市场广阔前景看好

在持续不断的政策支持下,军民融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未来,军民融合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前景,军民融合政策不断落地将释放巨大的潜能。

据相关业内人士介绍,一些落地政策有效削弱了行业壁垒,越来越多的民口企业(包括民营企业以及民口国有企业)进入国防军工供货体系。除了民口企业数量增加外,我国“民参军”的质量和技术水平也不断提升。

在资源共享方面,国防科工局目前已分三批向社会发布了3000多项国防科技工业的重大试验设备和设施,其中包括一些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和国防特色学科实验室。

在科研院所改制方面,越来越多的军工院所改制正在逐步推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58所)改革获得进展。段小虎认为:“这标志着军工科研院所已经实质破局。未来军工集团下属的其他科研院所在转制经验上有了典范性的参考,后续试点转制院所将陆续跟进改革。”

尽管军民融合近年来持续升温,但专家表示,我国军民融合尚处于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还面临着一些结构性矛盾、体制性障碍和政策性问题。

有专家建议,今后推进军民融合发展,首先要注重继续发挥国家主导作用,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推动各项改革,加强顶层设计;其次要注重市场运作,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再次要注重法制保障,构建军民融合法规体系,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建立完善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全方位的制度保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