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要闻 >

A轮融资引入云锋基金 丽珠单抗将拆分单独上市

2018-07-03 09:48:00

 

来源:时代周报

继“剥离”丽珠圣美之后,丽珠集团旗下单抗(单克隆抗体药物)平台将拆分单独上市的资本运作也浮出水面。

6月23日,丽珠集团(000513.SZ)宣布旗下子公司Livzon Biologics Limited(持有丽珠单抗100%股权)完成A轮融资。其中,丽珠集团与云锋基金分别出资9830万美元、5000万美元认购其增发的2457万股普通股和1250万股A轮优先股。

本轮增资完成后,丽珠单抗的整体估值在5.5亿美元,丽珠集团、健康元和云锋基金对丽珠单抗的持股比例分别为55.13%、35.75%和9.12%。

同时,各相关方在此次《股份认购协议》中约定,将力争在2022年底前实现丽珠单抗的单独上市。“这是公司与财务投资者希望努力达成的目标。但上市是个复杂的过程,还具有不确定性。”丽珠集团董秘杨亮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股权结构优化

位于珠海的丽珠医药集团是国内一家老牌的制药企业,早年以中药和化学仿制药起家。2002年,靠“太太口服液”发家致富的朱保国买下丽珠医药原掌门人徐孝先手中所持有的股权,太太药业(现健康元药业集团)入主成为丽珠集团的控股股东。

8年前,这家传统药企首次提出向高端生物药转型的战略目标,开始布局单抗生物药。

2010年7月,丽珠集团及其控股股东健康元分别出资5100万元、4900万元,共同投资设立了珠海丽珠单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丽珠单抗),作为集团旗下单抗药物研发平台,双方各持51%、49%的股权。

之后的2013年、2014年和2016年,丽珠集团与健康元曾先后三次对丽珠单抗进行等比例增资,每次分别注资2亿元,共计6亿元。截至2017年末,丽珠单抗的注册资本升至5.33亿元,股权结构一直保持丽珠集团51%、健康元49%的比例不变。

自今年年初内地和香港为招揽“独角兽”而相继推出IPO改革新政以来,市场上关于丽珠单抗或将拆分上市的传闻便不胫而走。事实上,丽珠集团层面欲将单抗子公司作为独立融资平台意图早有端倪。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从去年12月份开始,丽珠集团与健康元着手对丽珠单抗的股权架构进行了调整。

根据公告,丽珠集团与健康元分别通过其境外SPV对Livzon Biologics Limited(丽珠境外SPV和健康元境外SPV分别持股51%、49%的合资公司)进行等比例增资。其中,丽珠境外SPV出资3.06亿元,健康元境外SPV出资2.94亿元。

上述增资款经由Livzon Biologics Limited注入其子公司丽珠生物科技香港公司(由合资公司直接持股100%的公司),接着再由丽珠生物香港公司持有丽珠单抗的100%股权。

也就是说,丽珠集团与健康元由原来直接持有的丽珠单抗的股权变为分别通过其境外SPV间接持有,但调整前后双方持股比例依然保持不变。丽珠单抗变为海外平台的全资子公司。

此举主要是为了“优化丽珠单抗的股权结构、加快丽珠单抗业务的国际化、吸引优秀人才并实现人才激励及便于丽珠单抗的融资。”丽珠集团方面称。

研发投入上升

资料显示,丽珠单抗主要从事生物医药产品及抗体药物的研究与开发。目前,团队已有近300人,其管理层与研发骨干均为清一色的海归派,几乎都有跨国药企的研发及管理经验。团队总负责人傅道田博士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曾任美国健赞科研副总裁,于2012年加入丽珠集团负责单抗研发平台。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丽珠单抗的研发管线上有在研品种13个,有6个品种已经到临床试验阶段。其中,研发进度最快的注射用重组人绒促性素已处于Ⅲ期临床试验,有望于今年内申报生产。注射用重组人源化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则处于Ⅱ期临床试验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7月底,丽珠单抗在研的注射用重组人源化抗PD-1单抗拿到美国FDA的临床批件,现已在中、美两地同时开展Ⅰ期临床试验。这款抗PD–1单抗主要针对实体瘤。

成立至今,丽珠单抗尚无产品上市销售,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财务数据显示,2017年丽珠单抗营业收入仅7.67万元,亏损额度1.28亿元。而2018年一季度,丽珠单抗亦亏损3303万元。

公司方面称,亏损主要系研发费用投入所致。随着多个单抗药物相继进入临床试验,丽珠单抗无疑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研发开支压力。

从集团层面来看,2015年、2016年和2017年,丽珠集团的研发投入分别为3.76亿元、4.75亿元和5.76亿元,分别占当年营业收入的5.67%、6.2%、6.75%。

“单抗这块的研发投入在整个集团研发投入中占据近半的比重。”杨亮向时代周报记者坦言,“这几年国内的生物医药研发进展非常快,而国内的临床试验资源非常有限,大家都在争取临床试验机构、病例等资源,相应的临床试验成本也有所上升。”

杨亮透露,未来几年越来越多产品将进入临床试验,下一阶段丽珠集团整体的研发投入可能会加大至营收的6%–8%的比例。

强化控制权

近年来,不少中药注射剂受到招标降价、降药占比等新医政策的挤压,销售直线下滑。作为丽珠集团的一线产品,参芪扶正注射液也难逃滑坡。

财报数据显示,2017年参芪扶正注射液的销售额为15.73亿元,同比下滑6.32%。在2018年一季度,该品种的销售收入同比下降了24.7%。尽管艾普拉唑、亮丙瑞林等二线品种增长较快,仍难掩短期业绩压力。

从中长期看,对于丽珠集团来说,单抗业务不仅是其转型高端生物药的关键布局,也是其构建“检测+药品+服务”的精准医疗全产业链的关键一环。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在此次丽珠单抗的融资方案中,丽珠集团出资9830万美元将持股比例从51%提升至55.13%,进一步强化了对丽珠单抗的控制权。而外部投资机构云锋基金出资5000万美元,所获股份为优先股。

相关各方还在此次《股份认购协议》中约定,Livzon Biologics Limited和丽珠集团应力争于2022年底前实现Livzon Biologics Limited的首次公开发行,于港交所、纽交所或纳斯达克上市。

“丽珠向创新转型,一定会强化对单抗的布局和控制,同时借助一定的外部资本,加快研发。”杨亮表示,“未来也不排除在海外这个平台上给丽珠单抗的研发管理团队做一些股权激励。”

事实上,由于巨大的市场潜力,眼下单抗领域已是国内外药企争相布局的“黄金”产业。这直接导致的结果是,一些热门靶点研发扎堆严重,竞争白热化。目前来看,国内的复宏汉霖、君实生物、信达生物等企业的单抗研发进展处于领先位置。

“我们研发的核心策略是,如果能第一个上市固然是最好;如果不能第一个上市,那我们希望是前三或前五当中性价比最高的。中短期内不一定完全强调first in class,也可以me-too或者me-better。长期努力做到first in class。”杨亮表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