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要闻 >

《创造101》掀偶像经济热 偶像产业背后的公司迎来资本盛宴

2018-06-27 10:11:00

 

来源:证券日报

4月初,爱奇艺《偶像练习生》以粉丝集资超2000万元、决赛门票炒至1.8万元的消息见诸报端时,业界第一次正视了国内偶像产业。而在不足3个月后,腾讯的一档《创造101》,集资金额再次翻倍,超过了4000万元。

在这个所谓“中国偶像组合元年”的节点上,逐梦的年轻人,以及为偶像振臂高呼的粉丝,描绘了新的行业画像。

风口之下,偶像产业背后的公司迎来资本盛宴。乐华娱乐宣布踏上IPO进程;麦锐娱乐日前完成新一轮融资;包括嘉行传媒、悦凯娱乐、芒果娱乐、新湃传媒在内的公司,纷纷开启了招募练习生的计划。

而在资本忙于快速实现商业变现的同时,粉丝所真正期待的“优质偶像”,似乎还没有拿出令人信服的作品和实力。有分析人士向记者指出,一档综艺节目的成功很难与整个偶像产业的成功划上等号。而受制于时间与资金的压力,短期内批量化推出偶像,绝不会是行业健康的发展模式。

集资金额翻倍

根据此前《证券日报》记者的调查,此次《创造101》决赛门票大多维持在2000元上下,但令人没想到的是,虽未出现“天价”门票,但其集资金额,却已远远超过此前的同类节目——《偶像练习生》。

以最终决赛的第一名孟美岐为例,仅在粉丝应援平台Owhat上,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比赛期间,该平台由不同粉丝主体发起的应援活动就接近50次。而除去售卖周边礼包,及部分未公开金额的隐藏集资,仅以公开数据粗略估算,上述应援所得金额已达到469.1万元。

另据消息人士透露,加上其他应援平台的数据,仅孟美岐一人,其粉丝集资金额就超过了1200万元。

而这样的情况,显然不是特例。据上述人士透露,最终进入决赛的22名选手中,有9位集资金额超过百万元,截至决赛当日,《创造101》粉丝的公开集资总额已超过4000万元。

据了解,因腾讯会员的投票数额远高于普通用户,因此,粉丝倾向于大量购买腾讯视频的会员卡、定制卡进行投票。而应援集资的主要目的,就是集中进行各类投票及线下应援。具体用途会在粉丝群内部进行公示,以保证每笔资金的去向。

不难发现,随着赛事进入尾声,粉丝“砸钱”的手笔越发庞大。在Owhat平台上,最近一次为选手杨超越发起的集资,24小时内筹集金额72万元,其中,排在榜首的粉丝一人就贡献了8.47万元,榜上前6位粉丝支付金额均过万元。

甚至记者在豆瓣小组了解到,因决赛最终选拔前11名选手出道组成团队,在总决赛的最后时刻,为支持处于出道位(第11名)边缘的选手傅菁,其粉丝砸下30万元为其投票。

但事实上,比赛结束并不意味着粉丝们的应援告一段落。

记者了解到,目前,《创造101》选手与品牌间的代言合作正式提上日程。仅以某乳制品为例,其代言方式为各成员粉丝在京东购买相应数量的产品,在完成厂家设定的销量目标后,对应成员才能成为品牌大使。

偶像产业任重道远

在业界看来,偶像选秀现象级狂欢的背后,源于国内网综内容和制作的大规模迭代升级。

从资金投入来看,《创造101》总制片人马延琨此前曾透露,为节目制作及后期的女团运营投入超过6亿元,这与此前宣称投入3亿元的《偶像练习生》相比,规模已经上升了一个台阶。

而在高成本投入的同时,节目换回的招商引资相当可观。此前已有消息称,《创造101》的招商总额达6亿元,基本与资金投入相持平。

具体来看,《创造101》的合作品牌包括OPPO、七度空间、小红书、中华牙膏、英树、康师傅冰红茶等。最为关键的则是,无论爱奇艺还是腾讯,都凭借该类节目大幅提升了会员数量。

但在火热之余,青少年偶像在短期内被高速商业化的模式,已经受到多方质疑。

事实上,6月24日,在《创造101》决赛后第二天,其所选拔的11名选手,就已亮相湖南卫视的节目录制。但与其商业化速度成反比的,则是其演出质量并不尽如人意。

同样,在4月份收官的《偶像练习生》,其最终选拔的9人男子组合Nine Percent,截至目前并未推出新作。但两个月内已在多个城市展开巡演,接下数个品牌代言。

在业界看来,没有作品傍身展示实力的背景下,一味要求粉丝买单,很难说是长久之计。

上述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节目虽然已经结束,但国内偶像产业的未来,还任重道远。一方面,相较于传统艺人,基于舞台表演的“偶像”一职,具有更高频的曝光率和更强大的粉丝粘性,因此拥有较好的变现能力。

但另一方面,尚在起步期的国内偶像行业存在大量创业型公司,并未具备完整的运营能力。而随着“偶像”风口的到来,各路资源及创业者相继涌入,行业的运营模式及规范更亟需完善和明确。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