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数据的产业发展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成为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一体化服务商?
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服务商,首先要融入这个城市并成为这个城市的本地化企业;其次,要能够为这个城市提供可持续的业务运营和服务,跟随城市的演变不断更新自己的角色。除此以外,企业要尝试与政府间形成新的合作关系,即从传统的管理与被管理、服务与被服务关系转变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企业要适应未来城市的发展,在智慧城市建设上把握整体局势,从顶层设计到产业规划,从平台建设到资源整合,从技术服务到创新应用,最后到整体运营和服务,形成端到端的智慧城市一体化服务。
聚焦五大领域,用创新技术为城市提供创新应用与服务
大数据企业可以在哪些领域给城市提供服务呢?可以从五个方面来阐述,这五个方面涉及到五大类创新技术。
第一个方面是大数据+政务服务。从建设基于城市的大数据中心开始,打造政务大数据平台,构建相关行业应用,帮助政府实现数据开放融合。将分散的、条块化的数据资源统一集中,可实现对城市运营的监测预警、应急指挥、多网格化管理、智能决策、事件管理、城市仪表盘、协同联动等综合服务,并通过“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管理模式为新时代智慧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第二个方面是物联网+城市治理。未来城市的发展不仅强调人与人的连接,还有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连接。目前来说,我国的城市物联网的部署实施成度已经很高,如何有效地把城市物联网数据利用起来创造更多城市治理和管理决策,是软通智慧下一步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目前,涉及三方面的应用和服务,一是空气治理,通过网格化的空气质量监测设备以及物联网管理和大数据应用平台,帮助政府进行城市环境监测、空气质量监测,用环境大数据为城市环境质量、城市空气质量提供分析、预测和治理;二是水务管理,包括整个城市或区域的地下水监测,河流河道的监测等;三是园区安全生产监测,软通智慧通过“硬件+平台+数据+运营+服务”的一体化安全生产解决方案,构建集企业监管、综合监管、应急管理、行政管理、公共服务、事故调查、大数据分析、风险预警等功能构建多维一体的安全生产信息化体系,提高风险防控、应急救援能力,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第三个方面是大视频+公共安全。中国的城市发展趋势是朝着多样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过去几年中国做了大量的天网工程、平安城市建设,各类监控摄像头部署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成为城市的眼睛和触角,如何把城市的视频数据进行有效地整合利用并发挥其更大的应用价值呢?这是软通智慧一直在思考并不断实践的事情。通过对城市视频监控数据的融合、分析和应用,集中管理县(市)、乡(区)、村(街道)三级社会综治中心,将治安防范措施延伸到民众身边,让民众共同参与治安防范,从而真正实现治安防控“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这既是对天网工程、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的巩固和延伸,也是“互联网+”政策下创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点,进而实现城乡治安防控建设一体化,达到预警、预测、预防的效果。
第四个方面是云计算+产业服务。通过云计算技术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域旅游大数据云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可量化、客流可分析、趋势可判断,从产业监管、游客服务、营销推广、互动体验和大数据分析等多个维度对旅游业产生积极有效的引导。除了文化旅游云,软通智慧还打造了诸如:工业云、农业云、中小企业云等产业云服务平台。
第五方面是互联网+数字生活。将互联网+运用于城市管理和民生服务,利用互联网高速互通的技术手段为市民提供更多便捷服务,让市民少跑腿,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业务,告别以往满城跑,排长队的情况,市民要做的仅仅就是打开移动端APP而已。例如在政务服务APP里,市民可以申、补办证件,查询城市天气、交通等信息,查阅相关政策,充缴水电费等。
城市大数据的产业发展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来说,政府虽然重视大数据产业发展,但大都停留在宣传推广、资源整合、生态构建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垂直应用领域的深度还远远不够,能为城市、市民和企业带来哪些价值还没有体现出来。事实上,在中国真正有价值的数据,尤其是城市数据大部分由政府部门掌控,由此来看,合理地开放城市数据就显得十分必要,基于这些城市数据相关大数据企业可以构建海量的应用和服务并为城市管理、城市治理、产业服务和惠民工程带来便捷并创造价值。不过,当前政府还没有一个很好的顶层设计来做数据开放。首先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标准和法规,解决数据属于谁、边界在哪里、如何开放、如何使用、如何定价、如何保障隐私和安全等问题。
大数据企业若想为城市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就必须通过数据服务于应用。企业要主动与政府政府进行更加广泛深入的沟通,使其理解数据开放的意义,借助业内标准形成政策。政府方面也要有敢于跳出传统思维模式的勇气和决心,学会用数据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大数据尤其是城市大数据到底可以给城市提供什么样的管理服务,怎么去提升整个城市的治理水平,这是需要城市的管理者要去思考的首要问题。城市管理和城市治理有很大的不同,管理侧重于行政层面,治理侧重于运行层面即为城市的正常运行和人民生产生活提供便利。
城市是数据的最大载体,包括连接人与人的互联网数据,连接人与社会组织的公共数据,连接人与物或者物与物的物联网数据以及记录城市地形、地貌、建筑物等地理信息的时空数据等。若想有效利用和发掘这些多元化的数据资源并产生真正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首先需要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金融环境和生态环境,政务数据资源和社会数据资源均需要统筹规划,在前沿技术研发、数据开放共享、信息安全保障、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要做好战略性布局,政产学研用通力合作,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让数据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增进人民福祉方面起到实实在在的作用。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成就智慧城市平台搭建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平台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未来有可能是“物联网+边缘计算”。这些技术只有与实际的城市需求场景相结合才能产生真正的商业价值和业务发展机会。
大数据企业,尤其是智慧城市领域的大数据企业,只有坚定不移地执行“平台+生态”的企业经营理念,才能做大做强。搭建平台的企业,在技术上已经成熟,能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其平台的搭建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技术平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等,这都是从技术层面来考虑的;二是产业平台,在技术平台上搭建垂直的行业解决方案,能够直接提供某个领域的服务,营造产业环境,构建产业链条;三是城市平台(即所谓的CityasaPlatform),把城市作为产业落地、业务发展、融合创新的平台。能够创建生态的企业,才真正掌握了可持续的大数据服务商业模式。生态的基础是平台,必须通过平台来汇聚生态。平台的价值就在于能为生态伙伴输送营养,培养能力,整合资源,并最终带来商业价值。从大数据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也是从技术向产品,再向平台和生态发展这三个阶段层层递进的。在生态层面,不仅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数据应用等大数据全产业链条的各个企业的参与,还包括政、产、学、研以及投融资机构的合作,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大数据生态环境。软通智慧目前已在全国数十个城市实现了落地运营,并基于各个城市不同的经济、人文、政治、产业环境构建起了所谓的城市平台。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所以侧重点会大不一样,搭建的城市平台也不尽相同。但是无论如何,其本质都是吸引相关上下游企业能够融入到城市的产业生态环境中来,深化数据服务,关注国计民生,并回归老百姓切实感受得到的生活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