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要闻 >

浙江科普工作见闻:科学精神与美好生活交相辉映

2018-05-31 20:36:00

 

来源:光明科技

从城市到乡村,在科普工作者的努力下,江浙大地遍吹科普之风,科学精神与美好生活交相辉映。

在美丽乡村发源地安吉县,卫生院院长、农技站站长、学校校长成为推进科普工作的“关键人物”;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患者从入院、手术到出院的各个阶段,都能接触到相应的科学宣教内容;坐落在杭州市上城区小营巷的钱学森航天科普馆,为杭州市青少年种下一个个精彩的“太空梦”……

在第二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期间,记者跟随中国科协中央媒体采访团来到浙江多地调研科普工作开展情况。从城市到乡村,在科普工作者的努力下,江浙大地遍吹科普之风,科学精神与美好生活交相辉映。

打造宜居社区

坐落在杭州市上城区的小营巷社区,是1万多名杭州市民的生活家园,也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漫步在小营巷街道,白墙灰瓦的民居、清新的石板路、精巧的园林景观,江南韵味浓厚。同样深厚的还有这里的科普文化氛围。

“小营巷拥有钱学森故居、全国爱国卫生运动纪念馆等景点,又靠近多家知名大医院。小营巷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围绕航空航天、医疗健康、爱国卫生三大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杭州市上城区科协秘书长陈学军告诉记者,经过多年努力,小营巷已成为全国首批科普示范社区和杭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你知道家用小型灭火器的真正作用吗?它其实不是用来灭火的,而是帮助人们逃生用的!”在小营巷第四届钱学森科技文化节上,社区生活馆里一名来自消防器材生产企业的员工志愿者,正在给时代小学五年级钱学森班的孩子们讲解安全消防知识。

时代小学其他班级的同学,此时正聚集在钱学森航天科普馆,排队体验“模拟飞船对接”“星际之旅”等各种新奇有趣的展览内容。在中国科协和浙江省各级科协的支持下,小营巷2014年建成浙江省首个航天主题社区科普馆,复杂的航天知识借助VR、AR、9D等虚拟技术和游戏手段,为杭州市青少年普及了精彩的太空知识。

在平日,小营巷的科普活动同样丰富多彩,定期举办的垃圾分类推广活动,健康卫生知识讲座,整合辖区医疗资源引入的心理咨询、中医门诊、康复护理等专业医疗服务,让小营巷居民的健康水平大幅提升。

在小营巷的各项科普活动中,活跃着很多身着橙色上衣的志愿者的身影。今年65岁的志愿者孙林美告诉记者,她参加志愿者活动是为建设家园出力,同时也是受到“时间银行”机制的激励。“参加志愿者活动可以赚积分,存到时间银行里,再用积分购买我需要的社区服务,比如预定社区舞蹈教室排练舞蹈等。”孙林美说。

“社区科普工作的开展,光靠政府投入是不够的。”陈学军告诉记者,作为全国首批科普示范城区,上城区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公众、社会科普力量“四社”联动机制推动下,推进科普工作的活力被激发出来。

推动构建健康中国

浙江省人民医院是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直属三级甲等医院,也是在中国科协支持下打造的医疗健康科普示范基地。

浙江省人民医院副院长何强介绍说,近年来医院不断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从资金投入、工作考核、科普评价等方面引导医生投身科普,创新开展各类医疗科普教育工作。“优质的医疗科普教育,能够为医院创造良好的医学人文、维系和谐的医患关系,也为建设健康中国、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和健康素养尽到自己的一份力量。”何强说。

走进人民医院,科普元素随处可见:门诊楼的各个楼层都有科普宣传栏,电梯通道的出口、餐饮中心、住院大厅的滚动电子屏上循环播放健康科普提醒和短片,每个病区都有相应疾病的科普展示和宣教墙,还附上贴心的二维码让健康知识扫码即得。“我们还更新了术前谈话告知的方式,用PPT、动画、视频和3D打印的实物器官模型等方式,帮助完善医患谈话过程,努力将各种科普手段融入日常医疗工作。”浙江省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长沈婷说。

用机器来做手术,靠不靠谱?在第二十届中国科协年会开幕当天下午,人民医院的学术报告厅里,一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正在直播。浙江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张大宏作为主刀医生,为线上网友讲解手术室内的各种仪器和手术步骤。沈婷介绍说,这是省科协在2012年创立的“科学+”活动品牌,近年来人民医院积极利用该平台,通过网络直播、线上线下互动等方式,推进高端医疗学术资源科普化。

在门诊楼四层的公共平台,马拉松爱好者、西湖区科协原主席孔村光正在为群众讲解跑步健康知识。据了解,近年来医院积极开展健康知识传播,培养了一大批来自周边社区的忠实粉丝。人民医院创新开办的省内第一家规范化、学员制的“健康教育学院”,已有长期学员2000余人。

人民医院还深入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开展各类讲座、义诊和咨询,“走出去”为群众提供优质健康服务;在糖尿病日、高血压日、爱眼日等科普宣传重要节点,医院会开展较大规模义诊宣传活动,每年义诊、咨询人次均超过5000人次;针对肾透析患者、康复患者、风湿病患者、青光眼患者等长期慢性病患者,医院也组织了以科室牵头的患者俱乐部。

科普让乡村更美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和美丽乡村建设发源地,安吉县科普工作持续、扎实推进,成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安吉县的余村是浙江省科普示范村和安吉县科普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在余村农村文化礼堂里,各类科普图书和图片资料琳琅满目,在名为“科普E站”的电脑前,村民们动动手指就可以查阅科普知识,了解近期科技人员下乡开展讲座和资讯服务的信息。“我们通过抢滩农村文化礼堂,搭建推广科普知识的前沿阵地,如今全县106个文化礼堂已经实现了科普知识全覆盖。”安吉县科协副主席程维新说。

在农村地区开展科普工作,越贴近农民需求就越受欢迎。在安吉县,每年约有4000余名农民在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简称“农函大”)参加培训。在余村经营农家乐的张凤华,就是“农函大”的毕业生。她告诉记者,“农函大”的课程包括种养殖技术、厨余垃圾处理、农家乐等热门知识,通俗易懂,长了不少见识,就业门道也拓展了,不少同学毕业之后都选择从事农家乐、当导游员等热门职业。

围绕“关键人物”开展科普主题活动,是安吉县开展科普工作的一个特色做法。“我们让卫生院院长、农技站站长、学校校长化身科普工作者,每年开展三长主题活动。今年,各个基层的卫生院院长要开展心身健康进乡村、中小学校校长要开展垃圾不落地进校园、农技站站长要开展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主题活动,基层关键群体的科普力量被有效激发,辐射带动更多群体。”程维新说。

安吉县有一座“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天荒坪抽水蓄能水电站,近两年建成开放、更新展陈的绿色能源科普馆和江南天池天文台,吸引了不少当地青少年和游客参观游览。程维新介绍说,近年来安吉县积极挖掘优势资源的科普文化内涵,大力推进科普馆建设,在现有文化设施中增加科普元素,中国竹子博物馆、安吉和也睡眠文化博物馆、安吉椅业博物馆等场馆的陆续建成,为山美水美的安吉增添了一份现代科技的魅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