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委协同推进抗癌药降费 癌症防治新药拟加快审批上市
随着中央和多部委宣布,5月1日起对进口抗癌药实施零关税,并鼓励创新药进口后,降低抗癌药品费用的后续措施也将陆续落地。
4月28日上午从国新办举行的降低抗癌药品费用有关情况发布会上获悉,人社部将尽快建立药品动态调整机制,今后更多临床价值高、治疗急需的药品将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此外,相关部门将加快癌症防治药品审批上市,并争取在“十四五”期间继续对包括抗肿瘤药物在内的中国新药研发给予大力支持。
记者还了解到,此前备受关注的九价宫颈癌疫苗,目前药监部门正在加快工作进度,力争早日批准上市。
启动医保专项动态调整
据了解,医保药品目录已经将多数常用的抗癌药品纳入范围,但还未包括一些新上市的、价格昂贵的靶向药物。
对此,人社部医疗保险司司长陈金甫表示,医保目录有进一步扩大支付范围和提高用药水平的需要,将尽快启动医保专项动态调整。
“按照中央决策,人社部已经做了专项部署,会尽快启动建立药品的动态调整机制,尽可能把更多临床价值高、治疗急需的药品纳入支付范围,既有效提高患者用药水平,又通过谈判方式把价格降下来,减轻患者的负担。按照这个想法,我们会尽快启动医疗保险专项动态调整。”陈金甫表示,目前的药品目录基本上能满足需求,但也有进一步扩大支付范围和提高用药水平的需要。
陈金甫进一步介绍说,目前的药品目录已经包括大部分抗癌药品,尤其是去年的国家药品目录谈判,确定了45个谈判品种,最终谈成了36个品种,体现了双方政府跟企业之间的契约。这些药品都属于临床价值非常高、质量非常好的,当然价格也非常昂贵,其中一半左右是肿瘤药。谈判也大幅降低了药品价格,平均降价幅度达44%,甚至有的药品降低了约70%。谈判把很多临床确实需要、但是价格很高的药品都纳入了医保目录,比如抗癌药品赫赛汀等。
公开资料显示,赫赛汀为治疗乳腺癌的进口药,2017年纳入医保目录,此前单支价格高达2万多元,以一个疗程的治疗计算,即便在相关政策的优惠下,也需要15万元左右。对普通老百姓(603883,股吧)来说,承受负担非常重,甚至因病致贫。
但经过国家谈判并纳入医保目录,一支赫赛汀的价格降为7600元,按照参保患者最低自付比例二成计算,患者每支药品最低只需花费1500元。
“中国这么大的市场,进入目录以后必然对企业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企业对价格也应该体现巨大的诚意,这样才能真正确保患者既用得上药,又用得起药,医保基金也能够承受。”陈金甫说。
不过他也坦言,从医保基金情况来看,目前医保基金有一定承受能力,但长期看也存在压力,我们要更大范围、逐步提高医保的用药水平,尤其是放开一些价值高、临床急需的药品,确实需要通过谈判降价等手段,这是有进一步作为空间的。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也表示,将严厉打击商业贿赂、价格垄断等违法违规行为,降低药品流通成本。今年内全面开药品“两票制”使流通环节加价更加透明,挤压价格虚高水分。
降费后续措施将陆续落地
众所周知,抗癌药物,尤其是分子靶向等疗效确切的抗癌药治疗效果好,但往往价格昂贵,患者治疗负担重。
据统计,我国已上市抗癌药品138种,2017年总费用约1300亿元。
国家卫健委药政司司长于竞进介绍,抗癌药品费用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研发投入大。近年来,各方加大抗癌药前期研发投入,新产品研发成功率不到2%,平均成本超过7亿美元金,企业需通过高定价收回前期投入。二是保障能力有限。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筹资标准目前人均不到700元,大病保险报销后,部分患者自负费用负担仍然很重,补充保险、商业保险、慈善救助等发挥作用不够。三是带瘤生存期不断延长。随着癌症防治技术进步和新药上市速度加快, 2014年确诊的、生存期超过5年的肿瘤患者比例超过40%,客观上进一步推高了抗癌药品费用。据了解,2016年以来,原国家卫计委、人社部针对部分专利、独家药品,分别组织开展了国家药品价格谈判试点和国家医保目录谈判,39个谈判品种平均降价50%以上,并已全部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其中包括了17个抗癌药品。
“截至今年4月18日,两批谈判的17种抗癌药品因降价节约资金41.7亿元,加上纳入医保目录后报销的部分,共为患者减轻药费负担62.4亿元。”于竞进说。
据了解,为使癌症患者切实享受到抗癌药降费新政的利好,国家卫健委会同相关部门研究确定了集中采购、医保报销、加快创新药进口上市等降低抗癌药费用的综合后续措施,将陆续推动落地。
“十四五”继续支持国产药研发创新
一方面是对进口药品实施零关税,而另一方面,公众依然期待有更多国产抗癌药品能惠及老百姓。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国产新药研发工作,2008年启动实施了“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截止到2018年3月,新药专项累计有96个品种获得新药证书,其中30个品种获得Ⅰ类新药证书,成功研制了盐酸埃克替尼、西达本胺、康柏西普、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等多个重大品种。
恶性肿瘤作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专项在历年立项中给予高度重视。
曾益新介绍说,目前已累计立项肿瘤防治药物相关课题703项,中央财政经费投入合计25.97亿元,占总立项课题数的39.53%。一批抗肿瘤创新药物获批上市,有6个抗肿瘤药获得I类新药证书,其中化药5个(阿帕替尼、西达本胺、海姆泊芬、双环铂、盐酸埃克替尼),生物药1个(尼妥珠单抗)。
这其中,埃克替尼于2011年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结束了我国小分子靶向抗癌药依赖进口的历史。西达本胺是全球首个口服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药物,全球首个亚型选择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2014年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阿帕替尼是全球第一个在晚期胃癌被证实安全有效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2014年12月获药监局批准上市。
下一步,将继续坚持对国产药物研发的支持,更加注重源头创新和成(002001,股吧)果转化。
“新药专项将于2020年结束,我委正在积极会同科技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研究梯次接续方案,争取在"十四五"期间继续对包括抗肿瘤药物在内的中国新药研发起到引领和支持作用,促进我国创新药物研发,确保生物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人民健康提供保障。”曾益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