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要闻 >

在金融严监管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02-23 14:12:00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8年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思路是兼顾监管与发展。在中央高度强调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警示下,如何在金融监管、金融业发展与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之间取得平衡,在去杠杆、防风险的总体要求下,如何兼顾市场对流动性的需求,是极为严峻的考验。未来的去杠杆是一场艰难的挑战。今年的M2目标和社会融资目标可能都会很谨慎,货币供给闸门不会轻易开启。在融资环境日趋紧张之际,绿色信贷或许能成为企业获取融资的有效渠道。

春节长假期间,央行发布了《2017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对2018年的政策走向作了趋势性判断。报告称,2018年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在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利率调控能力,加大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在总杠杆水平仍偏高,企业尤其是国企债务压力依然较大的情形下,加强对影子银行、房地产金融等的宏观审慎管理,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显而易见,2018年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思路是兼顾监管与发展。在中央高度强调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警示下,如何在金融监管、金融业发展与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之间取得平衡,在去杠杆、防风险的总体要求下,如何兼顾市场对流动性的需求,是极为严峻的考验。

自实施结构性降准政策后,货币市场上的资金紧张态势有所缓解,指标性利率GC001(1天国债回购)也呈现逐渐下降之势。为维持货币市场稳中偏紧的态势,央行在公开市场中持续净回收。公开市场操作和降准操作的组合,在货币市场构成了“收短放长”的完美组合。央行货币投放“收短放长”,有利于稳定货币预期,压低长端利率,促进长期投资,增加经济增长潜力。2月22日,央行接连进行600亿元人民币63天期逆回购、1600亿元人民币7天期逆回购、1300亿元人民币28天期逆回购。此举为时隔16日央行再度重启逆回购。

2017年,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已由11%之上的水平回落至8.2%。而2018年1月金融信贷数据再次走高,M2货币供应同比8.6%,社会融资规模30600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29000亿元。1月金融信贷数据超过大部分机构的预测,其背后虽有2017年末额度集中释放的因素,但从整体来看,融资需求仍偏强,考虑到资管新规即将落地,政策面仍有一定的风险。

为完善货币供应量中货币市场基金部分的统计方法,央行从2018年1月起调整了M2的统计口径,把“非存款机构部门”(指除银行之外的个人和机构,包括散户、非金融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持有的货币市场基金全部纳入M2。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底,货币基金占了公募基金半壁江山,达6.7万亿,这个规模已相当于居民存款总量的四分之一。将货币基金正式纳入M2统计范围,意味着货币基金开始肩负货币职能,而国家为了保障货币的安全稳定,货币基金未来或将面临更为严格的监管。

与此同时,“一行三会”眼下正合力推动金融去杠杆,各类监管政策都在整治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影子银行的无序扩张;过去表外融资可分担一部分表内信贷额度短缺的压力,如今,在通道业务、表外业务大为受限后(2017年末同业理财规模较年初大降51%),原本可以走表外融资的项目也不得不回表内寻求贷款资金。因此,额度紧张主要是银行压缩表外业务、融资需求回表内寻求资金所致,这符合金融去杠杆的初衷。但1月新增信贷数据创新高,也说明央行对年初银行新增贷款同比大幅多增抱有更高的容忍度。

而从央行“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加大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表述来看,央行显然希望人民币汇率能维持稳定基础上的偏强态势。2017年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涨幅超过6.7%,为9年以来最大年度涨幅。在此基础上,上月人民币兑美元涨幅累计高达3.5%,创下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的最大单月涨幅。而近期多家外资机构预期人民币将继续走强,如美银美林日前就有研究报告估计,人民币在2018年继续走强的压力仍存,出口企业的美元卖盘以及海外投资者来中国境内投资是近期人民币需求的两大因素,而境内企业外币存款的结汇可能成为加快人民币升值的另一推手。摩根士丹利的报告将2018年底的人民币兑美元预测调至6.25,2019年上调至6.15。当然,由于货币汇率会对国家的国际贸易、经济增长、货币政策,甚至政治环境产生影响,当汇率严重偏离正常水平时,不排除货币当局选择某种方式干预市场的可能性。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在上月的达沃斯论坛上提到,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使中国宏观经济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刘鹤的这一表态实际上已为未来3年的金融政策给出了主基调。央行在2018年度工作会议上确定的九项主要任务中,也已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到比以往更加重要的位置,排列第二。从货币供给角度看,央行提出“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由此看来,今年的M2目标和社会融资目标可能都会很谨慎,货币供给闸门不会轻易开启。抓好债务存量化解和增量控制成为2018年各地防范债务风险的重点任务。目前,无论房贷利率上升,还是国资委对央企PPP监管加强,都意味着今年居民和政府举债将受限,融资增速将下降。截至2017年12月末,非政府债券形式存量政府债务17258亿元,这意味着大约有1.72万亿存量债务需要在2018年置换。2018年地方新增债券,取决于2018年赤字率安排以及中央和地方赤字规模分配。基于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多位专家预计,财政赤字率会保持在3%左右。

当然,今天的中国经济规模已达到82万亿元规模,如此大体量的经济体,在经济增长质量没有显著改善的情况下,对融资规模的需求不会一下子降下来。因此,用专家的话说,未来的去杠杆是一场艰难的挑战。在继续坚持去杠杆的同时保持经济平稳增长,要实现两个甚至更多目标的平衡,要求包括信贷投放在内的货币政策更加平衡、有效。目前来看,在融资环境日趋紧张之际,绿色信贷或许能成为企业获取融资的有效渠道。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