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发试行“二维码防过期”技术防恶意打假
恶意打假这一零售业普遍存在的慢性病或得到解药。11月23日,超市发总裁王增庆在第十二届京商论坛上透露,超市发门店正在验证“二维码防过期”技术。据悉,此项技术既能帮助厂商更好的掌控产品批次信息,又能在零售端完全屏蔽过期商品的销售,减少恶意打假行为。
据悉,“二维码防过期”技术主要是以二维码作为载体,对商品批次进行系统管控。厂家在预包装商品的外包装上印制同一批次专属的二维码,超市在进货的时候将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按批次录入系统,收银台直接扫描二维码进行结算,如果是过期食品,系统会自动提示,无法购买。
目前,市面上流通的商品上普遍印制的是条码。但是由于同一款商品的条码都是一样的,而同款商品生产批次不同,生产日期是也一直在变的,所以条码一般只包含商品的产地、厂商等固定信息。王增庆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二维码可以帮助零售商建立商品的追溯、监控体系,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二维码包装的商品在结算小票上会同时打印出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目前,超市发已经与两个厂家展开合作,在60多款商品的外包装上印制二维码。
二维码技术的另一大功能是减少恶意打假行为。据王增庆透露,超市发的客服人员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都在应对打假、职业打架人士,此前有不少零售从业者也曾向记者透露过职业打假行为。比如,“消费者”把快到保质期的商品藏在其他商品或超市的隐蔽角落,过期后再结账索赔,或者用化学药水涂改甚至伪造商品的生产日期索赔等。
由于《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因此也诞生了一批专门寻找商品漏洞索赔,甚至是篡改商品信息谋求赔偿的恶意打假人士。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相关统计显示,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职业打假人索赔次数达到6022次,索赔额达到2610万元,其中食品过期案件占比近20%。王增庆表示,使用二维码技术后,过期商品将没法被售卖,二维码被涂改后也无法完成结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打击恶意打假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