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后光伏年均新增规模可达到250GW左右
近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的通知》,明确分布式发电就近利用清洁能源资源,能源产生和消费就近完成,实现市场化交易,并于2018年2月1日起正式启动。
光伏行业持续超预期发展,17年下半年牵动市场的三件大事:一,多晶硅片实现金刚线切割,促使成本下降0.6-0.7元/片,结合黑硅技术后,总成本下降0.4-0.5元/片;二,单晶龙头主动降价0.4元/片,推动下游电池组件成本及价格的进一步下降;三,印发《关于开展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的通知》,意味着分布式光伏未来有望实现脱离电网接入约束,全面替代传统能源。
立足当下时点,基于现有技术路线,产业已经能够看到发电侧平价的实现。近日,发改委在《关于全面深化价格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2020年实现风光火同价。我们在曾经提出,明年产业链的价格下降是迎接平价上网时代的序曲(《产业调研测景气,数据分析拨浮云》)。因此,我们接下来的问题是,在平价上网后,新增传统能源被全面替代,光伏年均新增装机规模能到多少?制造环节的价格成本以及出货量为多少?
第一,我们认为,在实现平价上网后,光伏年均新增规模可达到250GW左右。为简化模型,我们基于以下假设:
(1)2018-2019年光伏新增装机规模稳中略增;
(2)2020年光伏实现平价,能源缺口打开;
(3)2020年后火电机组停止新建,水、风、核仍保持一定增速的情况下,缺口主要由光伏匹配;
(4)用电需求年均增速5%;
(5)2020年后火电利用小时数持续下行,最终落入3000-3500小时区间,水、核利用小时数维持不变,风电因限电改善恢复至1900-2000小时,光伏利用小时数设定为1200小时。
在约束条件下,基于能源平衡表,我们认为,平价上网后光伏装机每年新增规模可到250GW左右,为17年50GW规模的5倍!
光伏补贴缺口2019年达到峰值1160亿元。
补贴来看,2016年补贴缺口500亿元,17年预计达到600亿元,随着可再生能源规模的增加,补贴缺口持续扩张,预计2019年达到峰值1160亿元左右。2020年补贴退出后,缺口不会继续扩大。
第三,土地不会成为制约光伏发展的因素。
根据假设截至2025年,我国光伏累计装机规模若达到1800GW,则总计占地面积176亿平米。我国非农用地面积为3895亿平米,2025年光伏占非农用地面积比例仅有5%。若考虑组件效率的提升,则该比例将进一步缩减。同时,由于分布式可建于屋顶、车棚、鱼塘等地,并不会新增占地。因此,我们认为,土地因素不会成为光伏发展的约束条件。
第四,实现平价上网,制造业各环节成本需下降35%,硅料价格回落即可实现10-20%的降幅。
基于收益率模型,若实现发电侧平价则系统成本应在4元/W。目前,主流系统成本价格约为5.5元/W,其中组件3元/W,BOS2.5元/W。我们预计2020年组件端功率提升15%,对应BOS成本可下降至2.1元/W,则组件端需要实现2元/W的价格。
则从产业链来看各环节利润分配,从上游到下游,毛利率逐步降低。但由于供需关系,硅料端自16年下半年以来价格持续上扬,从90元/kg飙升至150元/kg,为硅片、电池环节的硅成本带来较大压力。
根据行业内一线企业的价格、成本及盈利能力,我们假设实现组件端2元/W时,硅料、硅片、电池片及组件毛利率分别为30%、20%、15%及10%。则可作出如下表所示的价格成本变化路线,各环节成本下降35%左右。
但由于硅料大幅上行,我们假设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仅仅是硅料价格会回落至90元/kg,各环节即可实现10%-20%的成本降幅。
如若考虑技术提升带来的成本下降,我们有信心在2020年看到组件端达到平价时代的条件。如,近日林洋能源发布N型双面高效电池,量产产品正面功率达到310W,考虑背面增益则功率达到340W。仅以此量产数据考虑,效率在现有280-290W的组件基础上,提升了15%-20%。
第五,光伏每年新增市场空间达到千亿规模。
按照前述假设及测算结果,假设2020年达到平价条件,2017-2020年各环节成本均匀下降,2020年以后成本下降幅度收窄。则仅看国内每年新增规模,多个环节将催生千亿市场空间。
据此计算,平价上网后各环节市场空间相当于17年的2-3倍。需强调的是,以上市场空间仅为国内装机规模下的需求量。实际上,我国已成为光伏强国,在全产业链上占据绝对领先地位,硅片、电池及组件环节全球占比达到70%-90%,多晶硅也实现了成本技术突破和产能扩张,占比也已突破50%。国内优质产能面向的是全球光伏市场,若考虑海外装机则产业链部分环节市场空间将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