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打造“两纵一横”水上绿色运输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有利于减少船舶污染排放、改善环境质量,是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发展绿色清洁能源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国家电网公司近年来一直将推进港口岸电建设作为电能替代的重点工作,并取得了积极成效。在近日召开的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电网公司宣布,到2018年年底,京杭大运河水上公共服务区将实现绿色岸电全覆盖,并将在东部沿海、长江沿线全面推进港口岸电工程建设,打造“两纵一横”绿色运输线,形成国际领先的水路交通绿色发展样板。
运河水更清了
微风阵阵,京杭大运河两岸的柳树随风摇摆,风姿绰约。船主莘师傅熟练地将船停靠在浙江湖州的城东水上服务区,拔下船上的电源插入岸边的岸电箱充电插口,用取电卡在岸电箱的刷卡区轻轻一刷,船上就通电了。船舶接用岸电,是指船舶靠港期间,停止使用船舶上的发电机,而改用陆地电源供电。
“你看,多方便!”莘师傅转身告诉记者。用了岸电之后,船员们可以放心地使用空调、冰箱等电器,既节约成本,又环保。“以前船舶靠港时使用柴油发电,一台空调两个小时就要烧5、6块钱的柴油,现在用岸电还不到4块钱,而且柴油机发电是24小时不间断工作的,油一直在消耗,冒着黑烟,噪音也大。”莘师傅说。
城东水上服务区投运岸电后,不仅为船员节约了成本,还产生了良好的环保效益。以往船舶停靠时,都是使用船舶辅机发电来满足船舶的用电需求。辅机在工作中燃烧大量油料,排出大量废气,且在工作期间不间断地产生噪音污染。住在城东水上服务区附近的居民徐小红对此深有感触,自从用了岸电,黑烟看不到了,也没有了噪音,晚上可以一觉睡到大天亮。更有居民惊喜地发现,运河水更清了,能看见鱼了。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途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份,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长度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历史上曾在促进交通运输、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如今,由于黄河改道造成河道淤积等原因,大运河只有山东济宁以南到杭州保持着全年通航,成为连接山东、江苏、浙江三省,纵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水运主通道,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运输航道之一。发达的水运促进了沿线城市的繁荣发展,但同时,也给沿线城市带来污染排放。
为了解决船舶带来的污染,京杭运河沿线城市湖州积极建设港口岸电设施,其中城东水上服务区是湖州市首个绿色交通港口岸电项目。城东水上服务区位于号称“东方小莱茵”的黄金水道长湖申航道,连接了京杭大运河、湖嘉申线等航道,是长三角地区内河水上主通道。
服务区总占地2.8万平方米,靠泊岸线309米,靠泊等级为千吨级的公用码头,目前已建成12套一体化岸电装置,可供24艘船舶同时充电,满足船户停泊期间的生活用电需求及港航局打捞队等专业船舶的停泊用电。同时建成两套一体化直流充电桩,可供两艘电动船充电。
岸电桩具有标准化接口,可以实现人机交互、刷卡接电,具有完善的硬件保护功能、远程通讯及数据交互功能。服务区配有岸电运营监控平台,能够对多类型船舶进行智能用电监控,实现船岸互动和计量交费一体化服务。
目前,浙江已在杭州、嘉兴、湖州公共水上服务区建成130余套低压小容量岸电系统,实现京杭运河浙江段公共水上服务区岸电设施全覆盖。据预计,仅浙江,光这一项,全年可减少燃油消耗约125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950吨,氮氧化物约2吨,减排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