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4年市场规模达千亿 光热发电迎产业化拐点
公开资料显示,光热发电不仅本身是可再生能源发电,同时由于它的调节作用,可以使电力系统提高接纳风电和光伏发电的能力。迄今,我国光热发电的全产业链已经形成,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国产化率可达9成以上,国内设备和材料的生产能力完全可以满足工程需要。因此,我国已经具备了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的条件。
在众多清洁能源品种中,太阳能光热发电有条件逐步担当基础电力负荷的新能源,成为我国新能源发展的“重头戏”。
作为新能源发电的新生力量,光热发电是目前唯一有望替代火电作为基础电力的清洁能源形式。相比于光伏发电,光热发电的热存储技术,可将太阳能集热后通过换热装置加热水产生蒸汽,解决了新能源领域的“最大难题”——能量储存,从而实现了电力输出“连续、稳定、可控”,并网友好。
光热发电不仅可做基础电力,同时具有良好的调峰性能,可作为调峰电源促进太阳能、风能与电网系统良好兼容,协同发展。诚如驱动传统的汽轮发电机产生电能,实现光—热—电的转化,弥补了光伏发电储能的缺失,在并网友好性上远优于光伏。也就是光热发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储能问题,可实现24小时连续发电,避免太阳能光热发电像光伏发电、风电那样出现严重的“弃光、弃风”现象。
事实上,因其稳定、连续、可调度的高品质电力输出特性,光热发电被普遍认为是最有可能彻底替代火电的清洁能源,已经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自2016年9月光热示范电价与首批示范项目公布后,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等部委对于光热产业的发展日趋重视。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李创军此前指出,截至目前,全部光热示范项目已完成备案工作,第一批示范项目力争于2018年底前建成投产。
根据《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太阳能光热发电装机目标达到500万千瓦。机构预计,建成太阳能光热发电项目500万千瓦,市场规模达到1500亿元。很快,2017年初国家能源局下发的《2017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进光伏、光热发电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太阳能热发电首批示范项目。其中光热发电在意见中被多次提及。
随着光热发电示范电价的出台及国家发改委首批20个光热示范项目的火热建设,光热发电迎来重大机遇期,在系统调峰方面将发挥巨大作用。业界分析普遍指出,我国光热发电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直接市场投资将达到千亿规模,间接产业规模将达到万亿。但我国太阳能光热发电行业尚未完全进入商业化发展阶段,行业发展面临着成本高、国内技术和设备要经过实际运营的验证、操作经验不足等诸多问题。
“十三五”期间是为我国光热发电产业打基础的时期,2020年至2030年这十年才是光热发电的大发展时期。但业内人士表示,“十三五”光热发展的基本任务是产业升级、降本增效,实现不依赖于国家补贴的市场化自我持续发展之路。当然,对于处在发展初级阶段的太阳能光热发电行业来说,技术创新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降成本的重要举措。而在光热发电成本不断下降的大背景下,光热发电未来将在整个电力系统中占据重要位置。
同时,顶层设计还应加大光热技术、标准、检测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制定行业技术标准体系和项目考核验收标准,为光热发电项目建设保驾护航。随着产业链贯通、规模化发展、成本大幅下降,未来,光热发电将有条件逐步担当基础电力负荷的新能源,成为我国新能源发展的重头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