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要闻 >

保险+科技互促互助 探索“三农”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2017-09-14 11:23:00

 

来源:蓝鲸新闻

由蚂蚁金服与中华联合保险合资成立的农联中鑫科技有限公司日前被保监会正式批复成立,其中,中华联合、与蚂蚁金融分别持有该公司股份60%、40%。

近年来,农业金融产业兴起,而保险不仅可以对农业产业的供应链提供保障,还可以为农村的融资进行服务,成为在保障“三农”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诚然,如今在推动“三农”发展的过程中,仍在面临一些不小的挑战,但是,无论是保险业还是科技公司,都在助力“三农”的可持续发展,尤其在保险+科技联手相互促进,深化业务协同的发展下,将会探索出更多保障“三农”发展的新路径。

提升服务“三农”能力水平,农联中鑫被批准设立

日前,保监会发布公告称,同意中华联合保险公司以自有资金出资3000万元,投资农联中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股权。而据公开资料显示,与中华联合一起投资设立农联中鑫的另一家股东,则是蚂蚁金服全资子公司上海云鑫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据悉,该公司出资2000万,持有农联中鑫40%股份。目前,农联中鑫已初步确立“互联网+融资+保险+农业供应链”的一体化服务模式。

保监会在批复公告中表示,中华联合推动农联中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保险业务相互促进,深化业务协同,优化公司的涉农信贷供给,并建立完善的运营、管理等制度,健全各项业务流程,完善内部运作机制,提升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

而中华联合与蚂蚁金服的强强联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可提供从贷款到销售的金融服务、保障服务,解决了大型养殖户的资金等困难,也减轻了龙头企业的产业链负担。

从中华联合的角度来看,该公司在“三农”方面的发展具有一定优势。据公开资料所示是做农险起家,自2013年6月获批经营农险以来,农险成为中华联合财险第二大险种,保费稳步增长。目前,中华联合农险业务规模位居全国第二,市场规模在20%左右。“中华财险在三农扎根非常深,服务超过8000万的农户,双方在这块有很大的优势,服务的效率会提升”,蚂蚁金服相关人士表示。

从蚂蚁金服角度来看,该股东的优势则是在于科技方面,蚂蚁金服拥有海量数据的积累,既有淘宝交易数据、支付宝支付数据、蚂蚁信用积分,甚至还有一些与生活场景关联起来的便利,不仅可以充分整合农业供应链上下游资源要素,还可以积累目标客户有效的信用信息与数据,为建立农村目标客户征信系统打基础。

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开展农险业务本身对科技就有强需求,因此蚂蚁金服与中华联合的联手或将进一步深化“三农”保障业务,解决“三农”发展痛点。

保险、科技机构纷纷发力,助推“三农”可持续发展

实际上,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屡次提及基于普惠金融的发展,让农村金融成了各路资金竞相追逐的蓝海,保险机构与科技金融公司纷纷在此发力。

从保险机构发力角度来看,各保险公司目前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农户设立不同险种,开展相关服务,满足农户多层次多方面的农业风险管理需求,有数据显示,农业保险如今约有190多个险种、近800个保险产品,在服务“三农”方面的能力不断增强。不仅如此,在保障民生方面,农险的配套作用都占据重要地位。

从科技金融公司发力方面来看,实际上,蚂蚁金服早在2014年就确定了平台、农村和国际化三大战略,并过旗下的网商银行、支付宝、保险平台,为涉农用户提供包括支付、保险、信贷等业务。截至2016年12月中旬,蚂蚁金服在支付、保险、信贷方面服务的涉农用户数分别达到1.5亿、1.3亿、3300万。京东农村金融方面,也开发出了京农贷和农村众筹产品线,解决农户在农资采购、农业生产以及农产品(000061,股吧)加工销售等环节中的融资难问题;宜农贷则在2009年进军农村,另外翼龙贷等P2P平台也在积极开拓农村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初中华联合也与京东金融在农村金融领域建立长期、全面、多层次的合作,合作领域为涉农金融服务产品创新、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范围、农村金融移动化等方面。

融资痛点制约“三农”发展,保险3个发力点引深思

不过,虽然目前有以阿里、京东为背景的科技金融公司先后杀入农村市场,也有专业农险公司、各保险机构发力服务农村,对农村金融做深入的研究和长远的发展,但是,我国“三农”在发展中仍在面临一些痛点。

一方面来看,我国的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率仍然偏低,且农村融资难、融资贵的困难并未得到根本性的缓解。有数据调查统计,在中国农村,仍有16.8%的人认为需要钱,56.8%的人表示资金很紧张,而农户认为农村贷款不便利的占69.6%。

对于此,朱俊生表示,实际上,保险不仅可以对农业产业的供应链提供保障,还可以为融资保障提供服务。朱俊生说道,“有的金融机构直接与提供跟贷款相关的,如与银保进合作提供贷款保证保险,保险公司在中间就相当于担保人,可提高新型经济主体的信用等级,让他们更容易得到贷款,而从银行角度来看,由于保险公司担保之后,风险会降低银行业更愿意贷款。也就是说通过这种银保合作,通过贷款保证保险来促进农村的融资服务。

另一方面,由于征信数据的缺失,导致金融信贷风险难以把控,金融服务很难延伸至“三农”领域。农村资金的匮乏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而这些痛点对科技公司来说,恰恰可以利用大数据的积累以及计算分析,帮助缺少官方信用记录的农户。有业内人士曾表示,农业大数据是农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是重要的农业资源,可以帮助破解农业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的双重挤压。上述业内人士认为,通过大数据精准实现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将成为推进农产品供给侧和需求侧结构改革的有效工具。

此外,朱俊生对蓝鲸财经指出,目前保险要推动“三农”发展,仍要在多方面有所发力:

第一个发力点,是如何提高保障水平和新型经济主体的需求。朱俊生表示,对新型经济主体来讲,除了有正常的物质成本之外,还有地租成本和人力成本,投入成本较大,但我国目前的农业保险都是成本保险,低保费低保障,无法适应新型经济主体的需要。

“第二个发力点,就是保险公司能不能结合粮食价格体制改革,为价格风险提供保障。”朱俊生说道,如今保险主要涉及的是农业产量风险,但实际上,新型经济主体最关心的是粮食价格的波动,因为价格波动对新型经济主体的风险非常大。

第三个发力点,怎么跟农村的信贷结合起来,跟农村的信贷形成互动。因为新型经济主体跟小农户不一样,他们是融资需求的。那么保险为为融资需求给新型经济主体增信,也是行业普遍关心问题之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