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股”中科信息“二进宫”次新股炒作难刹车?
“妖股”中科信息“二进宫”
在短短两周里两度被停牌核查,类似案例在A股市场上还真不多见。从管理层角度来看,“特停”有“打招呼”的意味,在公司发布第一份自查公告没有查出什么问题之后,如果股价在复牌之后出现回调或仅仅是小幅上涨,那么也不大可能“二进宫”。但炒作中科信息的游资显然有恃无恐,无视管理层的警示继续大炒特炒,在3天两个涨停之后再度被特停,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从中科信息的疯狂走势来看,说没有游资的兴风作浪谁也不会相信。从业绩来看,中科信息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9.86%,预告三季度同比增长5.54%~23.13%,成长性只能算中规中矩,远不能和疯狂爆炒的股价相匹配。而在狂炒之后,停牌前的中科信息股价接近80元,动态市盈率超过320倍,已经谈不上什么估值优势可言。惟一可以解释的,就是游资利用新股开板之后快速收集筹码,高举高打,利用大盘指数稳定、市场氛围较好的时机赚一把快钱。
此轮炒作有别以往炒作逻辑
和以往的次新股炒作不同,此次中科信息带动的次新股炒作热潮,主要集中在“科技+科研院所”。中科信息的大股东是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本身从事的又是计算机软件行业,具备“资产注入+成长性好”的双重想象空间。和中科信息具有类似特征的次新股,如建科院、华大基因、国科微、智动力等,股价均出现大幅上涨。相比之下,传统行业的次新股表现就平淡许多,上市一年左右面临限售股大量解禁的次新股如江阴银行等,还出现了反复走弱的迹象。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次新股明显没有去年强势,连续一字涨停板的数量整体明显少于去年。2016年以来上市的新股中,连续一字涨停板天数在15天或以上的公司一共有95家,其中2016年有71家,2017年以来目前仅有24家。而连续一字涨停板在20天或以上的新股,2016年以来一共有21家,2017年以来仅有至纯科技和康泰生物两家。显然,新股IPO保持较快速度,还是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炒新的力度,游资主力只能选择“市值小、题材热、刚上市”的次新股进行炒作。
追高买入次新股需谨慎
此次中科信息的妖股风范提升了整个次新股板块的投资热情,但历史上每次次新股过度炒作之后总是会留下“一地鸡毛”。事实上,就在上个月,还有不少次新股面临着逼近发行价的窘境,大部分次新股上市快速拔高之后便陷入持续的回调,第二波反弹很难解放第一波追高买入的套牢筹码。由于股价大幅炒高之后估值极高,投资者也很难通过分红获得像样的回报,只能在高位苦苦等待下一波牛市风口再起。
回到这一波次新股的炒作来看,交易所是否会出手调查中科信息背后的炒作资金将是关键。正如今年4月的清源股份一样,在资金违规炒作曝光之后,一口气出现了5个“一”字跌停,4个月内股价最大跌幅超过60%。对于此类“高股价、高估值、高涨幅”的“三高”次新股,投资者追高买入还需要十分谨慎。
笔者认为,次新股的真正机会还在于炒新热情冷却的时候,只有此时主力资金才能以较低的价格开板拿到打新资金的筹码,充分建仓大幅拉高。而等到市场气氛一片狂热之时,也往往进入了“秋收”的时节,此时追高进去风险远大于机会。把握好这个规律,散户投资者只要做到“人弃我取、人取我予”,就能比较好地踩准新股波动的节奏,获得较好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