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给城市管理带来新的困扰应由谁来买单?
7月10日下午,杭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行政约谈9家共享单车企业。原因之一是执法人员扣压了2.3万辆乱停放、乱投放的共享单车并且发出了通知单却屡遭“无视”。为搬移乱停放、乱投放的单车,杭州城管部门已花费财政经费22万余元。杭州是中国最早开放共享单车的城市,它曾经以每145个常住人口拥有一辆共享自行车的渗透率位居全球第三。
在ofo和摩拜之后,已经有30多家共享单车企业在资本的催动下杀入市场,野蛮投放,粗旷增长。一方面,扫码租车和随取随放的特点迎合大众出行需求,另一方面,它以“共享经济”新模式的身份自居。但从商业模式上来说,共享单车既不是新模式也不是新业态,它更像重资产的传统租车模式,和Uber、Airbnb等共享经济有着根本的不同。从行业属性来说,它不是互联网公司,而是现有公共交通体系中有桩共享单车的升级版。从功能上说,它和出租车一样,是一种公共服务品。
共享单车的根本属性是公共交通工具
因为采用扫码租车的方式,互联网公司喜欢把共享单车说成一种场景,甚至是一种入口。但是剥去花里胡哨的外衣,政府应该看到共享单车本质上是一个“交通”的概念。不仅在一二线城市,即便在中小城市甚至区县,共享单车也是一种中短距离出行的理想交通方式。它让城市的交通网络可以更加深入,能够补充地铁和公交车的缺陷。中国从2008年开始投放公共自行车,在一些公共自行车开展较快较好的市、县,其在公共交通出行中的比例可超过15%。
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的官方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一年,自行车出行比原来翻一番,出行比例由原来的5.5%上升到11.6%。之所以如此受欢迎,除了使用上的便利,还在于它替代和转移了人们对汽车交通方式的依赖,同步行相比提高了出行效率,同有桩共享单车相比更便利。因此,共享单车最根本的属性是交通,看清这一点非常重要。也就是说,扫码租车只是让租车的方式变得更便利,并不能改变共享单车的属性。
于是,我们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是,一个重资产的商业模式却在方方面面都享受着政府的补贴。比如,停放和摆放所占用的是公共区域,损毁的车辆由社会管理部门负责回收甚至打捞的。在路权方面,大量单车堵塞马路妨害行人的出行。
对于这种现象,政府可以说用一种补贴的形式来鼓励人们绿色出行,社会也对这种新生事物保持一种宽容的态度,舆论对这种改变人们出行的新工具也充满惊喜。但是,应该看到,共享单车给城市管理带来新的困扰,这些巨大的社会成本最终将由纳税人来承担。这样做是不公平的,只会鼓励共享单车企业不负责任的烧钱,只顾投放不管运营和维护,导致城市管理的无序和混乱,另一方面,在资本的怂恿下,不断有新的共享单车品牌冲进市场,导致恶性竞争。泛滥成灾的自行车其实是一种完全没有必要的、数额巨大的浪费。
7月初,北京市第一批共享单车电子围栏安装完毕。目前公布的规划是,北京将设置共享单车停车区75处,可容纳共享单车6000辆。如果单车不停放在电子围栏内,将无法上锁、无法结算。这看起来是个解决共享单车乱停放的办法,但问题是,停车区占用的是公共区域,停车区由政府出资建设,单车停满之后还需要后期管理、对于故障车的回收也意味着社会资源的投入,这些究竟应该由政府来买单还是由企业来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