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要闻 >

解读“全球变暖之争——气候外交与末日文化”新命题

2017-06-27 14:53:00

 

来源:

谁是“全球变暖”的真凶?如何破解激烈的“全球变暖”纷争?日前,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汪品先为学子授课。作为科学、文化与海洋课的最后一讲,此讲为这门公选课画上了圆满句号。

这堂课的主题为“全球变暖之争——气候外交与末日文化”。汪品先说,当前全球性的气温升高是源于自然因素的周期性变化,还是与人类活动的碳排放有着因果关系,科学界的争议至今还在继续。而全球规模的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早已超越了科学范畴,变成了政治和文化的新命题。

在他看来,由于地球上碳循环的周期太长,人类的观测研究太短,从科学层面讲,“全球变暖”的争论是由于人类还未能充分理解地球系统自身的变化机理;而“全球变暖”的剧烈争论,反映出科学领域以外的因素在起作用。“全球变暖”及其对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政治问题,而“全球变化”提出的社会问题本身又具有强烈的文化背景。

汪品先表示,科学问题政治化既是福音,也是灾难。“全球变暖”成为国内、国际政治斗争的主题,使得全球变化和有关学科迅速发展;同时又受到非科学因素的严重干扰,不仅引发过火的学术“争论”,而且导致政治力量的干扰。“全球变暖”和“气候外交”,不只是科学技术和政治问题,还是人类生活方式、人与自然如何相处的深层次问题。

那么,如何解决日益剧烈的“全球变暖之争”?汪品先指出,我们不但需要科学家、技术家,需要政治家、外交家,还需要文化层面的思想家。“全球变暖”的认识过程体现了西方文明的特色,“世界末日”为“全球变暖”之忧提供了文化背景;而“全球变暖”答案的寻求,可能需要东方文明的加入:一是以顺其自然的超脱态度对待生死变化,二是与大自然融合、“天人合一”而不是“征服自然”的世界观。

同时,他还指出了解决这一全球纷争的多条路径:一是通过全球性的共同努力,尽早揭示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机制,识别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在其中的作用;二是通过国际范围的协调,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遏制损害环境的各种经营方式;三是寻求可持续的社会发展模式(如“循环经济”),研发和实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技术(如“地球工程学”)。

据悉,同济大学的科学、文化与海洋课于3月7日开讲,一共8堂课,主要由汪品先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钱旭红以及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丁抗讲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