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红线高压紧逼 原料药行业整合加速
2017年以来,环保部门加大了对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的督查力度,作为原料药主产地的山东、河北两省,也被列为重点督查对象。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在各地调研发现,环保态势升级对原料药行业影响巨大,上述两个省份集中了多数有市场支配权和定价权的原料药企业,伴随着停产、限产政策的实施,原料药掀起了新一轮涨价潮,许多品种的价格已开始上调。在环保倒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或进行大规模搬迁之际,由于企业搬迁耗资巨大且工期长。这个过程将改写市场竞争格局,加速行业整合。
环保红线高压紧逼
中国是化学原料药生产大国,尤其是发酵类药物产品的产能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约占全球产量的70%。而原料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量较大,废物成分复杂,污染危害严重,使得原料药企业面临的环保局势较为严峻,不断有药企因环保不达标被限产或停产。
2017年2月起,由时任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及另外四位副部长带队,环保部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地区开展空气质量专项督查,采取督查组进驻地方的形式。从以往惯例来看,环保部到地方督查,一般最高规格由副部长带队,由部长带队进行专项督查尚属首次,充分体现了高层对环保问题的重视。
在本次环保部专项督查对象中,河北、山东是中国原料药及化工中间体主产区。此外,河北省石家庄市作为原料药生产重镇印发了《2017年防治大气污染工作方案》。该方案明确指出,医药企业实施错峰生产、限产停产。2016年底,华北制药、石药集团等药企因“雾霾”停产而备受关注,现在又将迎来新一轮的生产调控。
同时,近年来相关环保标准与政策的陆续出台也开始“压制”原料药行业的生存空间。例如,2010年7月1日,环保部发布并全面强制实施《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2013年将全面排查整治医药行业环境污染问题作为环保专项行动的第三大重点任务;2014年医药制造环境违法依旧是相关部委重点整治的对象等,这都意味着制药环保红线的“紧绷”;2015年4月“水十条”接踵而至,原料药制造被列为十大重点整治行业之一;2016年环境保护税法出台,此次将环保费改为环保税,对原料药这类高污染行业征收重税。在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中,要求原料药制造业推进行业达标排放改造。
随着执法力度日趋严格,不少大型药企也不幸在环保问题上“栽跟头”。比如,哈药、云南制药、联邦制药、海正药业等都曾登上环保部门督查整改名单。有的企业整改后也难以达到标准,屡屡“上榜”。如联邦制药从2004年至今的十余年时间里,就有不下九次被环保部门点名批评。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环保项目专家张道新介绍,原料药生产工艺技术线路长,投入原辅料种类多,其中一些还属于危险化学品。同时,由于投入的物料产成品转化率低,且具有生物毒性的特点,加上投入的单类物料的数量较少,因此废弃物中的单一废弃物的回收经济率不高,难以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一般只能作为废弃物处理。以维生素C为例,其产出率为14%。据此推算,全国2012年年产量20万吨,需投入原辅料143万吨,除去转化为成品的20万吨,其余123万吨物料都成为废弃物,并成为环境治理的负担。
“今年制药行业面临比往年更加巨大的环保压力,做到绿色环保、清洁生产对于药企来说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关乎生死的一件大事。”中国化药协会资深副会长张明禹表示,治污能力及成本将成为未来制药企业的核心竞争要素。面对越来越严格的环保要求,落后、低水平重复建设、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超标污染企业将难以生存。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