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清镇“大数据+教育”探路智慧教育
在贵州省清镇市第二中学,记者近距离感受了一回“云课堂”教学。
一间教室里,课堂上,课桌上没有纸质书本,每一名学生手拿一个平板电脑,老师手中的Pad和教室前墙上的大屏幕相连。教师仅凭手中一个Pad和一部投影仪,就可以实现传统课堂的板书以及多媒体课堂的PPT演示功能。老师现场出题(推送),学生们通过手中的Pad终端设备答题,后台会对学生们的答案进行分析,找出容易出错的地方并由教师现场讲解。
人手一台Pad,在“云课堂”边学边玩。
“边学边玩,乐趣可多了。”学生们在课间热情地向记者展示Pad终端设备登录和使用的方法,各学科知识被融进了体验式的游戏中,在游戏中经常练习、回答正确会得到虚拟的奖励,以前枯燥的练习变成了游戏体验。“相比以前,我更喜欢做题了,而且老师点评后能及时看见,交作业也能用不同的形式,我喜欢用文字描述,还能用视频和图片。”清镇二中七年级(3)班的杨缘说。
“学生会的教师不讲,问题驱动前教师不讲,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教师不讲学生讲。”清镇二中历史教师冉如冰说,“科技进步创设了有利于协作交流的学习环境,满足了课堂的延伸,促进了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
“在云课堂上,所有的学习资料都保存在云端,学生面对的不再是单个的老师和单个的教材,而是整个信息库。课堂扩充了,信息量变大,这对我们教学的模式方法也是一个挑战。”冉如冰说,载体的变化,正导致着一场教育方式的变革,“老师要用一种新的方式和学生互动,因学生需求而改变,根据学生需要来组织课堂和内容。”
“通过云端系统和网络,老师可以在线布置作业,查看作业提交情况并及时批改,能及时和学生互动,终端会记录每个学生的学习记录和成长轨迹,以前在课堂上相对安静的角落学生,也可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引导。”清镇二中副校长罗雪威介绍,引入“云课堂”概念,进行“智慧课堂”教学实践,是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与教学过程的融合。
“老师们每天要花更多的时间备课。”罗雪威坦言,“更加开放和活跃的课堂,对老师的要求也更高。怎么充分利用这个平台,把技术和内容结合起来,是我们一直都在探索的问题,而且孩子们也会有比较,哪些老师把Pad用得好,哪些科目把Pad玩得转,他们都会有反馈,这也给了我们很多前进的压力和动力。”
2016年9月,清镇市启动首批“智慧课堂”三所试点学校。清镇二中作为试点之一选择七年级两个班所有学科进行试点。2017年3月29日,清镇市人工智能“大数据+”教育工程启动。该项目首批将建设247个班级“智慧课堂”、建设3所“智慧校园”、教育教学“云平台”、大数据平台。
所谓“智慧课堂”,就是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应用的智能化、自主性、广知识的课堂。其实质是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云+端”的运用,通过数据化的决策分析、即时化的评价反馈、立体化的互动交流和智能化的资源推送,创设有利于协作交流的理想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实现符合个性化成长规律的发展监测评估体系。
记者从清镇市教育局了解到,清镇将“构建全市统一的大数据+教育数据中心云平台(EDC)”及“推动智慧教育示范性应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教育变革”两方面内容。具体建设内容包括“教育大数据云数据中心”、“智慧教育大数据云平台”、“智慧教学系统”、“智慧校园建设”、“创客教育空间”等。
清镇市2017年实施项目一期建设,建设内容为教育大数据云平台,按照“3+X模式”重点实施3所学校“智慧校园”和187个班级“智慧课堂”以及城区8所学校60个试点班“智慧课堂”教学系统。
“网络化和电子化是互联网时代教育不可阻挡的新趋势,与其等着被改造,不如积极地创造改变。”清镇二中校长党德念认为,“大数据思维和技术的引入,有助于改变传统教育教条化、填鸭式、流程化的人才培养方式,为文化的传播与重构注入了新的元素,为文化知识传播和个性化教育提供了支持,人们可得到更好的文化和教育体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