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要闻 >

分级诊疗红利频释 资本扎堆影像云分羹基层市场

2017-05-17 10:28:00

 

来源:

医疗影像云或能成为本土医疗器械企业征战基层市场的有力武器。

5月15日,本土CT设备生产商赛诺威盛宣布推出影像系统分级诊疗方案,从设备、疾患标准化扫描方案、云诊断平台、培训等方面为基层医院开展分级诊疗提供云平台支持,并试图打破影像扫描结果与上级医院不能互认的痛点。

赛诺威盛总裁付诗农认为:“中国医疗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和被滥用。患者不愿意去基层医院,主要是因为基层缺乏设备和医师资源。”

自2015年以来,分级诊疗相关国策不断出台,刺激了一批资本扎堆布局医疗影像云,包括医疗信息化服务商如东软、华为;影像设备制造商如迈瑞、赛诺威盛;云存储提供商如中国电信、金山云、阿里云以及众多互联网医疗创业公司等。然而,在关键的影像设备研发上,本土企业实现技术突破者寥寥,国产设备替代进口亦刚刚起步。

国产设备+影像云

去年九月底,赛诺威盛宣布其位于北京的工厂投入启用,正式量产CT.

这一消息在国内医疗器械圈激起不小涟漪。长期以来,国内高端医疗器械市场被跨国公司牢牢占据,通用电气、飞利浦、西门子(合称GPS)牢牢把控着中高端CT的核心技术,获得CT注册证的国内企业仅有五家。

付诗农向记者透露,赛诺威盛在南方、北方的直销体系、分销体系也建立起来。除了赛诺威盛自己的销售人员,已签约代理商、销售合作伙伴已经超过百个。

“一季度我们已经有了很大产量,二季度成品库、原料库、生产工位基本上是满的。我们的生产线里要扩建三个调试间。”他说。

对于本土企业来说,基层是他们的主战场。不过,基层医疗机构对大型医疗影像设备,无论是购买力还是使用率都无法和大型医院媲美,不少贫困县区至今依旧使用最初级的双排CT设备。

云南省永平县人民医院院长苏光彩告诉记者:“基层医院选择大型设备时主要考虑两点,一是性价比,基层医院要提高诊疗能力,没有高质量的CT设备不行;另外是售后服务,维修、数据采用、云诊断非常重要,我们要和帮扶医院连接。”

去年八月,云南省永平县人民医院获得复旦大学捐赠的一台价值600多万人民币的64排CT设备,这一设备的生产商正是赛诺威盛。记者了解到,该医院骨科、神经内外科等使用CT较多。截至目前,该设备每天服务50-60名患者,10个月间累计扫描接近1.5万人次。

赛诺威盛市场产品总监周宏斌告诉记者,虽然国产设备价格低于进口设备,但赛诺威盛投入的研发和生产成本并不低。其中较为引人关注的是将CT的扫描孔径做到76厘米,目前只有西门子64排以上的CT才有78厘米的扫描孔径。

“大孔径可以支持CT引导下的活检。另外基层医院买专门的放疗模拟机经常会闲置,大孔径的CT机可以用于做放疗模拟。”周宏斌表示,“我们设计CT设备时会考虑所有基层医院对CT的需求,成本在初期会比较高,但是满足临床需求的能力和生命周期都比较好。”

光有设备还不够。在医疗临床诊断中,70%依靠医学影像。2015年国内医学影像诊断年增速超过30%,而放射科医生数量年增长率只有4.1%,基层医疗机构专业的放射科医生数量更少。

影像云或许能解决这一难题,赛诺威盛也推出了影像系统分级诊疗解决方案。

目前,赛诺威盛与爱影影像医生集团、华夏影像诊断中心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共同开发了会诊系统,支持基层医院在上传完扫描结果后半小时内即可获得远程会诊结果。下一步,赛诺威盛还将牵手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开展应用培训班,提升基层医生针对不同疾患实施标准化扫描、标准化图像处理及诊断能力。

“其实看病贵和看病难是两个方面,真正贵的地方是转诊,如果在本地,一般可以通过医保、新农合解决。换个角度说,基层还有人才建设、学科建设问题。”苏光彩说。

竞争者众多

瞄上基层影像市场的企业不在少数,但切入方式亦不相同。

其中,以胶片优势推广影像云,避开了影像设备生产商的锋芒,例如锐柯医疗、健培科技;中国电信打造影像云和科研云平台,同时提供包括掌上医疗、移动医生站等方案;获数千万A轮融资的汇医慧影搭建医疗机构、医生、患者三方互联的云平台,并联合美国硅谷影像识别公司进行医疗影像的智能诊断和大数据分析。

虽然竞争者众,周宏斌认为影像设备生产商优势明显。“影像云之于我们是一种渠道和平台,我们不单靠这个赚钱。而且影像云平台是集成在我们工作站。现在很多影像云平台都采用CT设备和电脑操作两个系统,这就容易让拷数据变得复杂,图像数据错误也难以避免。”

企业扎堆影像云的背后,是分级诊疗政策红利的推动。

自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以来,各方都在探索分羹分级诊疗市场。不过,时至今日分级诊疗尚未真正落地,患者更多是由基层医院向大医院进行自下而上的单向转诊,而自上而下的转诊寥寥无几。

“分级诊疗应该是有机的生态圈,包括大医院解决真正的高难度疾病,在中层医院完成一些中等疾病,在基层完成整个诊断的梳理以及康复治疗等。”周宏斌认为,“这样双向转诊才能有机结合起来。”

然而,转诊过程中依旧面临数据传输的困扰。以往影像数据是以普通方式传输,比如拷盘然后上传到云端,数据量非常小,传到云端后下载就可以诊断。而现在是全数据,所有图像采集完成后数据量很大,原先的传输方式基本行不通。

“进口设备的数据端口不开放,数据要采集非常难。原来我们是用进口的双排CT,数据开放要再出钱,而且不能够跟我们的PACS系统、医院的信息系统相衔接,特别是互联网云影像诊断,它需要把大量的影像数据上传,在这个过程中就存在问题。”苏光彩向记者透露,数据开放的“接口费”一般是20万元以上。

“大家都在做影像云的探索,我们的解决方案也还在完善过程中。”付诗农坦言,“我们跟永平县人民医院签订了针对软件和数据分析、收集的《数据合作协议》,医院在使用过程中会不断把临床使用过程中机器状态的数据反馈给我们,我们会做一些分析,开发出更多符合基层使用需求的后台智能软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