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要闻 >

危废行业高景气度有望延续 步入“黄金时代”已然吹响号角

2017-03-08 09:14:00

 

来源:

导读:随着2016年新版危废名录的出台以及国家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利好政策不断发布,危废行业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未来几年危废行业高景气度有望延续,步入“黄金时代”已然吹响号角。

2016年,环保部发布的新版《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将我国危废分为46大类479种。从相关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危废的主要有三大来源:一是工业危废,如废酸废碱、金属类、有机类、残渣类等,占全部危废产生量的70-75%;二是医疗废物,如医疗卫生、制药等行业产生的医疗废物等,约占全部危废产生量的14%;三是日常生活过程产生的废物,如生活中的杀虫剂、农业中的农药等,占全部危废产生量的11-16%。

从以上数据看出,工业危废占比权重较高。环保部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工业危废产生量为4220万吨,较2014年的3633.5万吨增长16.1%。

在危废产生量增长的同时,颁发的经营许可证也在增加。截至2015年底,各省(区、市)颁发的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经营许可证共2034份,较2014年的1921份增加113份。全国危废经营单位核准危废处理能力达5263万吨/年,同比增长22.3%。

虽然危废产生量、危废经营许可证数量和核准危废处理能力保持了较高速度的增长,但危废行业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成为行业发展的壁垒。

危废产生量统计数据存在争议

实际上,我国每年危废产生量的统计数据存在较大争议。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危废产生量远远超过官方统计的数据,大量的危废没有纳入环境统计年鉴的统计口径。相较而言,发达国家在危废治理方面起步早,政策和监管较我国更为完善,因此危废的统计也更加准确科学。

以2014年为例,美国、日本、英国、挪威、瑞士等国的危废固废占比都高于5%,韩国的危废固废占比也有4%。而2014年我国危废固废占比仅为1.1%,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以工业废物为例,若危废固废占比达到3%,当年我国危废实际产生量将超过1亿吨,因此,有近7000万吨的危废没有纳入统计口径。

危废产生量与实际处理规模不均衡

目前,国内工业危废产生量大部分集中在东部、西北部工业化地区。据环保部发布的《2016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以下简称《年报》)显示,2016年,全国共有246个大、中城市向社会发布了2015年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此次发布信息的大、中城市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2801.8万吨,同比增长15%。其中,综合利用量1372.7万吨,处置量1254.3万吨,贮存量216.7万吨。

根据《年报》显示,2015年工业危废产生量排在前三位的省份分别是山东、湖南和江苏,经营许可证数量排在前三的省份分别是江苏、湖南和广东,但是危废持证单位实际经营规模排在前三位的省份是江西、山东和广东。在危废产生量排名前三的省份,仅山东省的工业危废产生量和实际处理规模基本相匹配,这也说明了山东省的工业危废综合利用率较高,地区之间危废综合利用率差异较大。

通过统计看出,当前我国各地区危废产生量与实际经营处理规模不均衡现象较为明显。同时,市场上还存在有的危废处理企业“吃不饱”,有的“吃不完”,有的产生危废的企业找不到处理渠道等现象。

行业门槛高、处理资质单一,弱小企业居多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危废市场参与者众多,但整体规模和生产能力偏小,大部分企业技术不强、资金缺乏、研发能力弱,处理资质单一,呈现出显著的“散、小、弱”特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较少。

另一个客观现实是危废行业进入门槛高,主要有以下三大壁垒:

1、资质壁垒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从事危废收集、贮存、处置经营活动的单位,须具有危废经营许可资质。虽然现在危废经营许可资质已经下放到省级及以下环保部门,大大缩短了资质获得周期,但一般情况下新的危废项目从开始申请到落地投产最快需要2-3 年,一般则要3-5年,改扩建的项目也要1年以上的时间。除经营方式外,危废经营许可资质还对危废处理种类和规模进行规范。

2、资金壁垒

危废处理设施一般需要大额初步资金投资。据相关资料测算,总容量为30万吨/年的填埋处置设施通常需要约人民币1亿元的初步投资。由于初步资金要求高,行业参与者需要拥有大量资金及优秀的融资能力,才能进入市场。

3、技术壁垒

危废一般具有腐蚀性、毒性等危险特性,如风险控制经验不足,会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对技术管理的要求较高。危废处理技术路线大致分为分类、预处理、最终处置等几个核心环节,危废处理技术结合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学科的技术,具有复合性强的特点,行业技术门槛较高。

虽然行业发展存在一些壁垒,但危废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政府重视程度增加,法规趋严

危废处置行业是一个法律法规和政策引导型行业,纵观世界各国危废处理行业的发展历史,环保法规越健全、环境标准与环境执法越严格的国家,危废处理行业也就越发达。

自2012年《“十二五”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规划》发布后,国家将危废污染防治工作作为环境保护的重点领域。有关危险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也在近几年间陆续发布,加速推进了危废行业的发展。

以2004年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为龙头,以2007年修订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和1999年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为骨干,以2008年修订《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3年的《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和危险废物鉴别、焚烧、填埋标准为枝干,我国已构建了一系列危废处理过程管理制度。

2016年5月底颁布的“土十条”也对危废处置污染源的管控要求具有一定的反促作用。加之,2016年发布的新版《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实施,危废管理已更上一层楼。

巨头纷纷布局,并购潮涌现

受行业高景气度、高盈利性的吸引,近年来,众多跨界者强势进入,抢占危废处理市场。一方面,大型企业具备资质种类、技术水平、运营经验等多方面的优势,有利于在未来形成规模化协同效应,也有利于打造自身品牌获得政府信任。另一方面,资质审批权的放开将逐步促成原有地域壁垒的打破,小型企业最依赖的经济护城河将可能不复存在,而大型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综合优势进行跨地域收购,抢占行业市场空间。

目前,危废行业的整合主要集中在危废处理行业较为发达、处理企业较多的地区。原先危废行业内规模较大的企业推行“外延并购+内生式扩张”的策略以提高危废处理能力,重点抢占危废终端资源并加强一站式服务能力建设。

而危废行业外的环保企业则纷纷采取外延式并购危废处理企业进入危废行业。如雪浪环境,自2014年收购无锡市工业废物安全处置有限公司51%股权,正式进入工业危废处理领域,2015年和2016年又先后控股及参股了江苏汇丰天佑环境、上海长盈环保服务有限公司,截至2016年底,该公司的危废处理资质已达到17.5万吨/年。再如桑德再生,2017年的一个重大发展战略是将旗下现有的危废企业做成样板企业,提高盈利能力的同时,积极布局危废领域。

处理需求缺口巨大,市场还有很大的挖掘潜力

根据《年报》显示,2015年,全国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核准经营规模达到5263万吨/年,其中,核准利用规模为4155.1万吨/年,核准处置规模为982.4万吨/年。从实际利用处置情况来看,2015年危险废物实际经营规模为1536万吨,其中,实际利用量为1096.8万吨,实际处置量为426万吨。统计数据说明当前危废处置的实际利用率还很低,缺口大,市场还有很大的挖掘潜力。

随着2016年新版危废名录的出台,以及国家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利好政策不断发布,危废行业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如果按照15%的复合增长率计算,预计到2020年我国工业危废产生量达到8488万吨。处理各种类别的危废收费标准各不相同,但远远高于一般工业固废100元/吨的水平。如果按照危废平均处理价格为2200元/吨测算,2020年危废行业规模将达到1867亿元,危废行业将进入“黄金时代”。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