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副行长陈雨露谈如何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6日表示,切实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一是要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二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持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稳定,避免大起大落,控制货币资金大规模流向资产泡沫领域。三是要千方百计地拓宽和疏导金融之水流入实体经济之田的渠道,特别是要找到金融重点支持实体经济的着力点。“我个人理解,这些着力点应当是那些既有利于调结构、惠民生,又有利于稳增长和有利于实现金融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结合点。”
陈雨露认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框架下,金融重点支持北京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是战略着力点,金融重点支持非首都功能疏解也是重要的战略着力点。同样,金融支持北京养老服务体系的全面建成也是战略着力点。他建议,将政府顶层设计、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建设若干大型综合养老社区和特色养老小镇提上日程。
陈雨露说,若干大型养老社区和特色养老小镇的建设可以在人口密度低的北京、天津郊区统一规划设计,也可以在三河、香河、大厂也就是“北三县”土地价格更便宜又靠近京津城区的结合部建设。大型综合养老社区和特色养老小镇的建设不是简单地搞房地产,而是将养老服务业、高科技生态农业、旅游休闲产业有机结合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举措,也会成为京津冀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因此,建议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框架下建设能够容纳京津15%左右的老龄人口,针对不同层次市场需求的若干大型养老社区和特色小镇。
陈雨露建议,到2020年左右,在京津冀率先建成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在这个体系下,通过金融机构普遍建立普惠金融和养老金融事业部,通过股票债券市场对京津冀养老服务业和项目的优先支持,通过个税递延制度的创新试点建立第三支柱的养老保险基金,通过其他一系列的符合养老跨生命周期需求的差异化的金融产品,为京津冀养老社区和养老服务业提供中长期、低成本、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延伸阅读】
货币市场利率微调挤压金融资产泡沫
目前全球流动性收紧趋势明显。全球货币宽松政策自2008年金融危机始,低利率和负利率大行其道,各国央行放水,大水漫灌,各国债务不断上升。随着美国经济复苏,美元进入强势周期,美联储2015年、2016年已各加息一次,预计2017年还有两次加息。
近来世界各主要国家均出现了通胀回升,美国今年1月PPI环比大涨0.6%,是2012年9月以来最大增速;德国批发者零售物价今年1月环比大涨0.8%,同比大涨4%,是2011年10月以来最快增速;印度今年1月批发物价指数(WPI)同比增长5.25%,增速为2014年7月以来最高。我国1月CPI和PPI均超过市场预期,CPI同比上涨2.5%,创两年新高,PPI同比上涨6.9%,创五年新高。通胀在国与国之间传导,全球货币政策开始趋紧。
我国货币政策也转向中性趋紧。今年春节前后,央行上调了中期借贷便利(MLF)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市场开始揣测我国是否开始进入加息周期。我国加息指的是通过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进行主动调控,而公开市场操作中标利率上行则是指在资金供求影响下随行就市的表现,这被市场认为未来政策利率仍有继续上调的可能。这种利率上调可能会传导,其传导途径为“政策利率—货币市场利率—债券长期利率—信贷市场利率”。
我国经济至今仍未完全企稳,延续了金融危机以来实施的货币宽松政策。由于货币市场盈利空间较大,导致大量资金在金融领域“空转”,没有流向实体经济,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办法,就是提高公开市场利率、压缩货币市场的盈利空间。因此在全球货币政策趋紧之时,央行通过提高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进行适度微调,既压缩了货币市场的盈利空间,抑制了货币市场短期资本投机,又与全球货币政策转向趋紧保持了一致,取得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由于我国经济仍存在下行因素,不宜进行大的政策调整。央行上调MLF和公开市场利率,相比直接上调存贷款利率更具市场性和灵活性,短期政策利率对贷款利率的传导途径更长,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更为间接。这种间接加息对于房贷影响高于一般贷款,目前货币市场利率也通过债券收益率传导到房贷。因此,在实体经济基础尚未稳固的情况下,对货币市场利率做临时性调整,既能适当抑制金融领域的杠杆和泡沫,又不会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成本产生太大影响。这对于鼓励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挤压楼市债市汇市的资产泡沫、不断释放金融风险,都有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