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要闻 >

中国资管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7-03-03 15:35:00

 

来源:

横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资管统一监管时代终将来临,且影响深远。统一、全面规范资产管理业务,稳定且可持续地发展资产管理成为国家共识。

近期,央行正牵头“一行三会”和有关机构制定资管产品的统一监管办法,对包括但不限于理财产品、信托计划、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基金子公司、期货公司和保险公司发行的资管产品进行规范。

2012年以来,中国“大资管”行业跨界竞合与混业经营紧密契合的态势加速形成。以牌照放开、渠道扩充、投资拓宽为抓手的“资管新政”打破了资产管理业务分业割据的局面,业务之间的壁垒逐步被淡化,融合多种金融功能的创新业务模式层出不穷。资管行业已经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和金融市场运行的重要力量,资管规模从2012年27万亿元迅猛增长至2016年末的110万亿元。

与此同时,资产管理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亦存在多层嵌套、杠杆不清、套利频繁、名股实债、刚性兑付和交易复杂等问题,对金融稳定构成挑战。

如表外资管资金跨市场无序流动推动资产价格大起大落。大量资金转移至表外,不同牌照的资管机构都寄希望于在最短时间内捕捉同一类型资产的价格上涨机会来获取收益,使得最终的客户资金投向高度趋同,比如都集中于股票市场或房地产市场,加大了局部的泡沫风险,加剧了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一旦所持有资产的风险收益发生不利变化,资管机构按照事先签署的协议约定,迅速调整资产组合,从而加剧了各资产市场的价格波动。以2015年“股灾”和2016年的一、二线城市房地产价格飙升最为典型。虽然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由多方面因素导致,至今学术界和监管部门仍然难以一一厘清,但是,仅从场外配资规模和能够在各类资产市场之间便捷流动来看,资管行业就足以对各类资产价格造成强力影响。

又如,“资金池”模式增大监管难度。所谓资金池,实质上是以资管业务名义从事的类存款贷款业务。资金端是发行预期收益率的类存款产品,资产端则投向类似贷款的非标业务,存在滚动发售、期限错配,以流动性风险换取超额收益的现象。由于这种业务模式主要是向不特定对象募集资金投资于不特定的领域,因此,如果风险管控不严很容易出现非法集资风险。目前银监会、证监会都下发了有关加强资产管理理财产品管理的监管文件,并叫停了一些资金池业务,为的就是能提高资管的透明度并且能和基础资产相对应。但是资金池的存在源于理财产品收益调节的问题,普遍存在于理财产品之间、资产组合之间的资金相互交易,因此,彻底清理资金池仍然是个艰巨的任务。

再如,保险资金进入资管市场后异化为行业强盗。随着保险行业的不断发展,保险资金运用的渠道越来越广,包括以卖方的身份进入资管市场。由于保险公司开展资管业务起步较晚,因此在业务操作上也比较激进,保险资金运用上大量涉及关联交易,一些保险公司被大股东控制,沦为大股东的资金平台,保险资管产品作为一致行动人参与到上市公司杠杆收购的巧取豪夺中。

针对这些资管乱象,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各行业自律组织虽然不断追随资产管理创新和行业发展而出台新的规范性文件,但囿于以机构监管为出发点的分业监管框架,这些政策文件反而对资管行业形成了人为割裂,各部门仅能对完全属于本部门管辖的机构及其业务发展做出较为迅速且适当的反应,而针对“大资管”的共性问题以及以“股灾”和房地产市场暴涨为代表的、涉及多类资管机构和资管产品的整体问题,各部门间的协调机制难以迅速发挥作用,监管难以贯通全局,监管成本提高又降低了监管效率,风险不断积聚。

面对四处谋求投资机会和路径突破的“焦虑的”资管资金,如果仍采用机构监管,将隐含巨大的风险。统一、全面规范资产管理业务,稳定且可持续地发展资产管理成为国家共识。

由央行牵头制定资管产品的统一监管办法,正是上述共识的具体落地。统一杠杆、取消通道、统一数据监测、统一风险准备金和资本约束,成为统一监管的核心原则。只有对整个资管行业进行统一监管,才能确保同类业务和产品受到同类监管,消除当前分业监管带来的不同部门之间的套利机会,从根源上解决某一类资管产品以通道方式追逐其他部门的超额收益所引起的资金过度集中、风险过度积聚的问题。统一监管也有利于有效监控资管资金的跨市场流动,提前做出风险预警。

当然,由于目前分业监管的组织机构设计,统一监管只是迈出了第一步。统一监管思路的具体落实以及落实到什么程度还有待观察,如资管产品的底层资产如何穿透以及穿透的尺度如何把握,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何统一制定,等等。协调微观监管和央行的宏观审慎职能仍是后续资管行业监管格局调整的核心。

随着统一监管时代的到来,冲规模博收益的粗放模式一去不复返。未来资管行业的收益更多靠精细化的资产定价和负债管理能力。各类资产管理机构应该回归资产管理“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源,以专业的投资管理和运作能力帮助客户实现特定目标,在资管市场上实现真正的存在价值。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