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变相“加息” 2017年买房子前要关注三个重点信息
春节假期是楼市的销售淡季,统计数据显示,鸡年春节期间(1月27日-2月2日),南京、杭州、苏州等全国热点城市新房成交量纷纷萎缩,多数都跌到了个位数,购房者观望情绪浓厚。不少人都想在纠结着到底要不要买房,俗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在作出决定之前得先了解清楚市场行情,2017年买房子前要关注三个重点信息。
央行变相“加息”,房贷收紧成大概率事件
这两天,关于央行变相“加息”的消息被传的沸沸扬扬,事情是这样的:2月3日央行上调了逆回购利率,上调幅度是10个基点,并且于同一天上调了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上调幅度是35个基点,1个基点是0.01%。
为什么说央行变相“加息”呢?逆回购和常备借贷便利实际上都是央行向金融机构(多指商业银行)借出资金,到期后,央行再将资金收回,同时金融机构需要向央行支付一定的利息,借钱都得给利息。上面说的上调的两个利率指的就是这个,说白了就是商业银行想跟央妈借钱需要支付更多的利息了,这无疑增加了银行的融资成本,商业银行的钱袋子受到限制。银行拿钱成本增加了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降低优惠折扣或提高获得优惠利率的门槛,购房人想要贷款买房需要支付更多利息,等于将成本转嫁到购房人身上,整体的货币流动性被收紧,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银行存款加息的作用,遏制更多的资金流向股市楼市。
实际上,此次央行的“加息”并不是空穴来风,早从去年10月以后,全国的信贷政策就是收紧的趋势,先是20几个城市出台限购限贷政策,到后来政策的不断加码,比如北京在2016年9月30日提高首套房首付比例后,又在2017年1月1日将首套房贷款利率折扣统一提高到9折。
银行的种种行为表明,2017年房贷政策收紧是大概率事件,其主要目的就是降低楼市杠杆风险。想要买房需要付出更多成本,购房人一定要注意到这一点,根据自身的经济能力作出判断。
暂停供地与加大供地结合,二手房成交占比扩大
除了信贷政策收紧,听得最多的就是“因城施策”这个词了,去年一二线热点城市楼市火爆,库存告急,而三四线城市以及部分二线城市库存仍然较高。在近期的全国国土资源会议上,针对2017年土地市场制定了大体的调控方向:建立住宅用地供应分类管理制度。对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应,调整用地结构,提高住宅用地比例;对去库存压力大的三四线城市要减少以至暂停住宅用地供应;完善土地储备制度,编制住宅用地三年滚动供应计划。从热点城市供地计划来看,是从供求关系的源头缓解房价上涨。
2017年会有更多城市的二手房成交量超过新房。有统计显示,2016年,我国新房住宅交易额约10万亿元,二手房住宅交易额为6.5万亿元。据测算,在存量资产端,二手房约180万亿元、商办物业50万亿元,待售住宅库存约3万亿元;在存量资产产生收益(即服务型收入,包括代理、渠道、媒体等)端,租赁交易额约为1万亿元、二手房交易佣金1千亿元、物业管理5千亿元,在加上城市更新等,二手房市场发展的空间巨大,并且在2017年新房与二手房的成交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总的来说,在增加土地供应,释放更多二手房房源的影响下,2017年房价趋于平稳的可能性较大,部分城市还有回落的可能。购房人在了解市场情况的时候,不要轻易听信开发商、中介的“传言”,要多走访周边楼盘、小区,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目标房源。
全国两会临近,关注楼市调控话题
还有不到一个月就到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时间了,全国两会被看做新一年“誓师大会”,会释放出包括民生、楼市、经济在内的很多政策动向,今年两会肯定还会提到楼市调控的问题。比如2016年两会时就提到了“一线城市将继续实行严格的限购政策”、“全力支持一线城市地方政府调控措施”、“房地产税法列入今年人大立法的预备项目”等房地产话题,纵观2016年,上海、深圳、北京等一线城市均收紧了限购限贷政策,房地产税法立法也被反复提过不止一次。所以通过两会的政策信号可以窥探出今年楼市政策的动向。
不管是第一次买房子,还是卖房换房,都要对市场行情以及自身状况有充分的了解,比如为什么要买房,买房预算是多少,以后是否有卖房子的打算等等。还是那句话,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买房要有全局观念,不能只关注市场,也不能只关注自己,既要看市场也要看自己,才能做出理性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