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要闻 >

注销备案 征信业“纠偏”

2016-12-19 16:06:00

 

来源:

这是一张数据天网,人们的消费、出行、就业、社交乃至一言一行都被有意或无意地捕捉,形成一个个数据库。这些数据经过整理、加工、存储和包装变成可资应用的征信资源。若数据运用得当,能产生不错的商业价值,不过这只是一种预期。

现实操作中,征信机构大多处于亏损状态,合规性问题屡现。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打着“征信服务”名义的公司有2000家,但只有100多家企业征信机构完成备案;同时,正在筹建的个人征信机构也仅有8家。

即便已完成备案,也并非万无一失,若连续6个月以上未开展实质相关业务,征信机构将被注销。最近华夏信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望洲征信服务有限公司的命运便是如此,企业征信业务备案资质被央行注销。业界称,这意味着征信行业的整治力度正在加大,显露出监管层清理“壳公司”的决心。

有“壳”无实

日前,央行发布消息注销望洲征信服务有限公司和华夏信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经营企业征信的备案,引业界哗然。监管层给出的理由是,二者连续6个月以上未实质开展征信相关业务,这是行业首次被注销的征信公司。而随着互联网金融整治风暴席卷征信行业,更多不合规的征信机构会被清理。

望洲征信在2014年12月成立,注册资本金1亿元,但受母公司望洲财富影响,业务无法展开。今年4月,望洲财富自曝董事长失联和卷款10亿元跑路,随后警方介入调查,望洲集团旗下商业、科技、金融等业务板块均受牵连。

值得注意的是,华夏信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则是主动申请停业清算和注销备案,令人唏嘘。

“两家征信机构被注销反映了行业的风险性。”蜜蜂数据COO徐凸表示,征信行业是信用社会的基石,而征信数据既是可以创造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的点金石,更是必须加以保护的隐私,从而对行业合规性的要求会很高。

然而,近期接连曝光的个人信息泄露、非法窃取公民征信信息、非法买卖企业和个人征信信息等行为给行业敲响了警钟。例如,湖北破获一起用技术手段窃取公民银行征信信息并转售牟利的案件;还有诸多涉及电商、电信、教育、医疗、工商、快递等源头的信息泄露事件,除黑客入侵、钓鱼网站外,其中不乏“内鬼”利用职务之便违规查询、下载和非法出售征信数据的行为。

目前国内有100多家企业征信机构(不含分公司)在人行各分支行完成备案。个人征信方面,则有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征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鹏元征信有限公司、中智诚征信有限公司、考拉征信服务有限公司、北京华道征信有限公司这8家单位参与筹建。

事实上,无论是采集、加工信息,还是个人信息保护,监管层对征信机构的合规性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就在不久前,央行发布《关于加强征信合规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银行机构开展自查自纠工作,涉及用户设置、登录账户和密码管理、查询权限、异常查询监测、接口查询系统功能等方面,以进一步加强征信合规管理工作,加大个人征信信息保护力度。与此同时,相关征信机构已主动开始调整与应对,提升风控技术水平和数据保护力度。

三大难题

艾瑞数据显示,近年中国个人征信行业的市场渗透率总体维持在9%左右的水平。去年中国个人征信行业潜在市场规模为1623.6亿元,而实际市场规模仅151.4亿元。随着互联网金融和消费金融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征信业务的诉求逐步加大,未来中国个人征信行业的潜在市场规模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从盈利角度上看,征信机构的盈利来自于对企业的数据服务、咨询服务、营销服务等,目前国内征信机构对个人服务较少;但在国外,个人的征信查询服务也是征信机构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就征信资源的商业价值来说,目前除了基础数据服务接口外,主要体现在市场营销以及企业管理等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方面的价值挖掘。

目前8家待持牌个人征信机构已陆续开发相关产品,进入试运营阶段。但眼下,互联网金融整治旋风已进入征信行业,征信行业面临新一轮调整,整顿存量,减少增量,加上监管层对征信机构的合规性和个人隐私信息保护方面心存担忧,8家正在准备的个人征信机构至今尚未获得牌照。

“我国征信行业基础很差,数据不完整、机制不健全、法律不完善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三大难题。”徐凸表示,与国外成熟的征信行业相比,国内征信公司鱼龙混杂,运营情况参差不齐,违规操作屡见不鲜,个人隐私被侵权、征信数据被泄露情况时有发生,这些情况对行业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而在征信机构业务开展不规范、监管尚未到位、行业合规运作模式尚未建立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个人征信牌照迟迟难以落地。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让征信有规可循,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才能让这个行业持续健康地发展。”徐凸称,可以参考美国的征信行业建设,一方面要有法律保障,比如美国通过《公平信用报告法》《金融隐私权法》《诚实借贷法》等近20部法律,共同形成较全面的征信法律体系;另一方面建设统一接口,美国信用局协会(ACR)制定了用于个人征信业务的统一标准数据报告格式和标准的数据采集格式,使得跨行业共享数据成为可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