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司治理分类指数报告No.15(2016)》发布
12月10日发布的《中国公司治理分类指数报告No.15(2016)》(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5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均值从2012年的68.61万元增至142.69万元,年均增长27.64%;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均值从2012年的60.01万元增至485.15万元,薪酬增长超过8倍,年均增长100.70%。
中国上市公司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指数:非国有公司好于国有控股公司
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指数均值为48.61分,尽管比2014年有所提高,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相对于2014年,2015年非国有控股公司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指数提升幅度大于国有控股公司,并且平均值也超过了国有控股公司。
报告称,在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四个维度(知情权、决策与监督权、收益权、维权环境)中,决策与监督权以及收益权两个方面亟待改善,知情权和维权环境也不尽如人意。
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指数:董事会行为规范性水平较低
报告称,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指数均值为50.40分,比2014年略有提高,但低于2012年,总体水平偏低。2012年和2014年,非国有控股公司董事会治理指数低于国有控股公司,而2015年,则超过了国有控股公司。
报告称,在董事会治理的四个维度(董事会结构、独立董事独立性、董事会行为、董事激励与约束)中,董事会行为的规范性处于较低水平,董事会结构和独立董事的形式化比较突出。激励与约束不到位,也使得董事会的作用难以发挥。
中国上市公司企业家能力指数:战略领导力普遍不高
报告指出,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企业家(CEO)能力指数均值为34.82分,且2011年、2013年和2015年连续下降,总体水平很低。上述三个年度中,国有控股公司企业家能力指数平均值都低于非国有控股公司。
报告称,在企业家能力的四个维度(人力资本、关系网络能力、社会责任能力、战略领导能力)中,企业家的战略领导能力普遍不高,亟待提升;而关系网络则经常被作为寻租的工具。
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指数:存在恶化迹象
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指数均值为53.49分,比2014年略有提高,但低于2012年;及格率(60分及以上)则远低于2014年和2012年,存在恶化迹象。
报告称,2010年、2012年、2014年和2015年,国有控股公司财务治理指数均值都高于非国有控股公司2个点左右,财务治理指数的前14名全部是国有控股公司。四个年度中,就财务治理的四个维度(财权配置、财务控制、财务监督、财务激励)看,财权配置水平持续走低,财务激励水平则是“断崖式”下降;财务财务控制和财务监督两个维度相对较好,平均值都超过了60分,但形式化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财务监督方面。
中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数:利益方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大幅降低
报告指出,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数均值为41.02分,比2013年略有提高,但总体处于低水平。国有控股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数均值从2013年略大于非国有控股公司,转变为较大幅度低于非国有控股公司。
报告显示,在自愿性信息披露四个维度(治理结构、治理效率、利益相关者、风险控制)中,较之2013年,2015年治理结构和治理效率两个方面的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有较大幅度上升,风险控制方面的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也有小幅提升,但利益相关者方面的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则大幅下降。
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指数:年均增长77.06%
报告指出,2012年,高管薪酬指数均值为130.49,而2015年则增长为312.74。2012年至2015年,不考虑通胀因素,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绝对值年均增长77.06%。2012年和2015年,国有控股公司高管薪酬指数均值从71.38分增至75.99分,提高幅度较小,反映国有控股公司高管薪酬激励力度不足;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指数均值从172.97分增至461.35分,提升幅度较大,反映非国有控股公司高管薪酬激励力度较大。
报告认为,不考虑通胀因素,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均值从2012年的68.61万元增至142.69万元,年均增长27.64%;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均值从2012年的60.01万元增至485.15万元,年均增长100.70%。2012年,国有控股公司高管薪酬均值略高于非国有控股公司,但2015年,非国有控股公司高管薪酬均值则大幅超过国有控股公司。
中新经纬客户端了解到,该报告由第三方评价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研究发布。报告以国际通行的公司治理规范,基于中国的制度架构和现实国情,分类设计了中国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