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拆船协会:《拆船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草案)》
日前,从中国拆船协会四届六次理事会会议传出消息,该会议一致通过了《拆船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草案)》[以下简称《规划(草案)》]。按照中国拆船协会章程,规划的正式通过将由会员大会批准。尽管尚未正式规划,但已经向我国拆船业发出强烈信号——绿色拆船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1.
循环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
《规划(草案)》指出,我国是船舶建造与营运大国。规范发展拆船业,是消除废船自身环保隐患、实现拆解废船资源循环利用、缓解资源环境矛盾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船舶业节能减排及循环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
党的十八大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将步入快车道,绿色发展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节能环保业”列入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工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启动《循环经济促进法》修法工作。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销项增值税即征即退和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暂定税率调整等有关税优政策、各类船舶淘汰政策机制的实施以及政府职能转变等等。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将成为国家“十三五”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之一。
《规划(草案)》认为,新《环境保护法》《安全生产法》出台,国务院颁布“大气十条”“水十条”和“土壤十条”行动计划,突出源头预防、节约与保护协同和环境治理,以及强化进口可用作原料固体废物的环境管理,有利于打击非法拆解活动,规范、统一各类废船拆解标准和绿色拆船,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对拆船企业的安全环保内控管理制度和相关设施建设需要加强监管力度。《2009香港国际安全与无害环境拆船公约》生效签署的推动,以及欧盟拆船新法案的付诸实施,促进绿色拆船能力释放。
从资源供给和生态环境的承载力角度,以及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节能减排要求看,改变粗放型增长方式,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推进经济增长和转型的重要途径,将利于拆解废船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
《规划(草案)》强调,“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相融合将成为大势所趋。拆船业可在产业融合和“走出去”中找寻新空间。
2.
破解拆解能力过剩难题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航运市场的遇冷,带动了拆船市场的活跃。从2009年开始,国内新建的拆船厂有所增加,一些原有的拆船企业也通过环评扩大了拆解能力。2011年年末以后,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废钢市场供求发生逆转,拆船物资遭遇销售不畅等问题。拆解能力的过度扩张,也为目前的拆船企业经济效益不佳埋下了伏笔。“十二五”期间,拆船企业普遍亏损,拆解能力严重过剩。
另一方面,由于内河运输船舶、渔业船舶、军用舰船等船舶报废拆解分属不同部门管理,拆解准入条件又不尽统一,使得绝大多数专司拆船的企业没能纳入各有关部门定点拆解企业名单,也直接影响了拆船企业拆解能力的释放。
当前,我国正在采取措施应对产能过剩问题。拆船业如何化解拆解能力过剩问题已经摆上日程。中国拆船协会会长谢德华说:“此次在编制拆船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时,提出今后五年拆船业的拆解废船总量力争实现500万轻吨任务目标。”
拆船是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产业,拆解能力过剩问题,未来只有通过市场机制来逐步化解。目前,整个船舶产业链都处于艰难爬坡时期,拆船企业通过同业转移产能是十分有限的。企业要想生存,就要对市场有长远判断,做出理性选择。结合自身的能力和优势,开展多元化发展模式,以拆船为主业,多维度拓展修造船、物流、加工等领域。例如,通过改善拆船模式、开展拆船材料深加工领域,提高拆船物资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为化解过剩拆解能力,渡过现时困难期,还可以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积极营造“走出去”条件,抓机遇。不过,谢德华提醒,最好在投资和管理可控情况下进行,以规避风险。
上一页12下一页